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白云泉。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從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沖下山去,給原本多事的人間在添波瀾。
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天平山: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
無心:舒卷自如。
閑:從容自得。
何必:為何。
奔:奔跑。
波浪:水中浪花,這里喻指令人困擾的事情。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后,濟世的抱負和斗爭的銳氣漸漸減少,而“知足保和”、獨善其身的思想則逐步增加。在蘇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頗多事,渴望能早日擺脫惱人的俗務,故而創作這首詩來抒發自己情懷。
這首七絕猶如一幅線條明快簡潔的淡墨山水圖。詩人并不注重用濃墨重彩描繪天平山上的風光,而是著意摹畫白云與泉水的神態,將它人格化,使它充滿生機、活力,點染著詩人自己閑逸的感情,給人一種饒有風趣的清新感。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興發于此而義歸于彼”,言淺旨遠,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詩的風格平淡渾樸,清代田雯謂“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古歡堂集》)這一評語正好道出了這首七絕的藝術特色。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點出吳中的奇山麗水、風景形勝的精華所在。天平山在蘇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吳中最為崷崪高聳,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巖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蔥蔥。山腰依崖建有亭,“亭側清泉,泠泠不竭,所謂白云泉也”,號稱“吳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瑩,“自白樂天題以絕句”,“名遂顯于世”。
然而,這一名山勝水的優美景色在詩人眼簾中卻呈現為:“云自無心水自閑”。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卻著意描寫“云無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現白云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致的神態。句中連用兩個“自”字,特別強調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樂,逍遙而愜意。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無心水自閑”,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貽子相。明代。王世貞。 薄祿藏吾道,移官拒物情。簿書空自老,衣食自難輕。漸削崢嶸跡,誰探黯淡名。語君無一可,只是學歸耕。
題廣孝別室得鳧字。明代。劉宗周。 澤畔行吟起宿鳧,旅情嘹唳帶僧孤。不辭累月留方丈,那惜浮生過轆轤。小徑暗荒筠作杖,新巢先落燕將雛。繁華莫問前朝事,止許西來度一蘆。
濟上懷曾李二子。。王慎中。 往歲榮持節,濟水照斷金。事乖成泛梗,景是觸沾襟。梁獄書難達,湘流賦易沉。銜恩將得罪,均是表同心。
再步前韻答槐庭四首 其二。。林朝崧。 敦槃十二會葵邱,酒社詩盟接勝游。最憶鹿江燈節宴,夜深絲竹醉高樓。
大名客舍。元代。曹伯啟。 辭鄉彈指浹旬過,謾擬長松帶女蘿。僧室夢回愁思冗,侯門食罷強顏多。世途千里心如折,茅屋雙親鬢已皤。富貴本來勤苦得,不須彈鋏動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