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西都歡縱。自別后、有誰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細尋思、舊游如夢。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聞唱、畫樓鐘動。白發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誰相送。
夜行船·憶昔西都歡縱。宋代。歐陽修。 憶昔西都歡縱。自別后、有誰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細尋思、舊游如夢。今日相逢情愈重。愁聞唱、畫樓鐘動。白發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誰相送。
當年在西都洛陽共同渡過的那段歡樂豪縱的生活時光早已成為往事。自茲一別之后,離散至今,還有誰能夠再聚在一起?仔細回想昔日與友人同游洛陽伊川山水,一齊觀看城中牡丹的情景,竟然如同在夢境中一樣。
今天我和你又再次相逢,回首往事,話題更多,情意也更加深重,愁的是那畫樓上的鐘聲不時響起,傳入耳中,好像在說時間不早了,還喋喋不休地談論個什么。如今你我白發蒼蒼,垂垂老矣,此情此景,何不開懷暢飲,然后再彼此告別,管他是誰送誰呢。
夜行船:詞牌名,《太平樂府》、《中原音韻》、元高拭詞,俱注雙調。黃公紹詞,名《明月棹孤舟》。雙調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西都:北宋以洛陽為陪都,因在開封西,故稱洛陽為西都。
伊川:水名,即伊河,源出河南盧氏縣東熊耳山,流經嵩縣、伊川,洛陽,至偃師,入洛河。
洛川:洛水,源出陜西雒南縣冢嶺山。
舊游:指與歐陽修相交的梅堯臣等七人。
殢(tì):本意為滯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參考資料:
1、(宋)歐陽修著;李之亮注析.歐陽修詞選: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06頁
2、譚新紅編著.歐陽修詞全集:崇文書局,2014.06:第185頁
該詞作于仁宗慶歷八年(1048),當時歐陽修四十二歲。這年閏正月,他由滁州知州調任揚州知州,友人梅堯臣則從宣城赴陳州任簽書判官,路過揚州時與歐陽修相會。老友相見,感喟良多,且此時洛陽舊交謝絳、尹洙、張汝士三人都已去世,更使二人的相聚充滿了悲情。
參考資料:
1、(宋)歐陽修著;李之亮注析.歐陽修詞選: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06頁
上片憶舊。“憶昔西都歡縱。自別后、有誰能共”這一深沉的慨嘆蘊含著詞人對青春生活的追憶,同時,更飽含著詞人對洛中故友的深切緬懷。而事實上,在洛中與歐陽修相交甚歡的友人多半已經辭世,宋寶元二年(1039),謝絳卒,宋慶歷七年(1047),尹洙又卒。到如今,昔日同在西京詩酒歡會、縱情游賞的友人,只有梅堯臣尚在,因而令詞人十分感傷。所以一句“有誰能共”又包含著世事無常、人生滄桑之感。正因為如此,當詞人回憶當年遍賞伊川山水洛川花的情形之時,不禁產生如夢如幻的感覺。“細尋思、舊游如夢”,細細尋思舊時同游之事,恍如一夢。
下片感今,述洛中故友多凋零,如今自首重聚痛飲,感慨良多,無限傷感。“今日相逢情愈重”三句敘寫詞人與友人久別重逢后的感受,滄桑的經歷使二人更覺相互間情誼的厚重。一個“愁”字隱蘊對即將到來的離別的無限惆悵傷感。人生如此無常,故今摯友梅堯臣能折道來探望自己,讓詞人備覺這份情誼的珍貴。但白發相逢,詞人終是難禁傷感之情。“愁聞唱、畫樓鐘動”,此一可理解為與老友暢談之時,畫樓鐘聲響起,警醒詞人相聚之時在不斷的流逝,故爾令聞者愁。二或可理解為筵席間歌女唱起了昔日洛中好友如今已然辭世的謝絳所填之詞中的詞句,“月西斜,畫樓鐘動”。詞在人亡,引發筵席間詞人的深重悲傷。末二句寫詞人面對又將到來的離別而勸飲的情景。老友見面,總是意味著許多的滄桑回憶,許多的酸甜苦辣,這些又豈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盡的,眼下又要分別了,此地一別,此生還能否相見尚不得而知,因此還是撇開往事開懷暢飲,往事已夠讓人遺憾的了,千萬不要再給此次相逢留下什么遺憾。句中的“此景”,是別離之景,更是人生遲暮之景。
全詞語言質樸,感情摯烈,體現了詞人與友人之問真摯淳樸的友情,是一首非常優秀的懷舊之作。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雷陽道中即事 其八。明代。李之世。 欹木崩厓架短橋,盤岡幾轉度山椒。牛堪負囷歸村壟,水自推車灌稻苗。瘴雨灑林煙不掃,火云酣午葉如燒。雖然也是南中地,卻望家園首重翹。
大明殿早朝。。歐陽元。 扶搖萬里上青霄,鳳闕龍池步步瑤。駝背負琛金絡索,象身備駕玉逍遙。衣冠俯伏傳呼岳,千羽低徊看舞韶。湖海布衣瞻盛事,他時田野夢天朝。
蝶戀花。。黃侃。 又是斜陽催客去。衰柳寒蕪,細認同來處。滿載秋情兼別緒。無言自向天涯路。不恨飄零無與語。祇怕多情,更為儂辛苦。水遠山長從間阻。人間遙作傷心侶。
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見異香諸山喜而有作。明代。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譬山行見湖,昏昏秪浩瀚。何如行湖中,坐見山秀爛。仆尚請決筮,得《需》利在彖。毅然促飛櫓,猛進不復懦。探穴有虎子,履險獲奇觀。出浦即會勝,列障擁一岸。遙思攬吳香,妄意覓仙幔。群聳西若監,巨浸東罔畔。天謂湖太淫,設此似按攤。云濤日沖撞,石趾力抵捍。輸贏各無能,兩壘對楚漢。我行鋒鏑間,便以老命判。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始有舟楫虞,盡被山破散。山亦有情狀,要我綺語贊。氣聚勢則附,形散脈復貫。遠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換。雖靜有動機,萬態紛變亂。虬龍徐蜿蜒,獅猊悍奔竄。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正展芙蓉屏,橫亙蒼玉案。晴縠縐日光,莫熨錦繡段。金庭與玉柱,遠弄波影燦。歷眼四十程,續續青不斷。平生詫傳聞,信美非謾讕。修辭聊梗槩,歸憶庶可按。
題江海看云卷三首 其二。明代。陸深。 海上會看云,飄飄迥不群。扶桑紅日近,錦繡總成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