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后宮。唐代。李商隱。 茂苑城如畫,閶門瓦欲流。還依水光殿,更起月華樓。侵夜鸞開鏡,迎冬雉獻裘。從臣皆半醉,天子正無愁。
那豐茂的苑囿,把京城裝點得像一幅畫圖,宮門上的屋瓦,鱗次櫛比,就像不息的水流。
水光殿,在這兒觀賞到水光波影,卻還要再起一座月華樓,讓皇上欣賞到月色的溫柔。
才不過是深夜,妃子們已經打開了裝飾著鸞鳥的妝鏡,冬天才剛剛降臨,侍臣們就獻上了用雉羽制成的毛裘。
每一個侍臣都飲得半醉了,我們的皇上,也和大家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有什么憂愁。
茂苑: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的宮苑。
閶(chāng)門:即闖闔門,是神話傳說中的天門,這里指宮門。瓦欲流:形容琉璃瓦色澤光艷欲滴。
依:依傍。水光殿、月華樓:均泛指為游樂而建的宮殿。
侵:漸近。鸞開鏡:即“開鸞鏡”,指梳妝。鸞鏡,飾有鸞鳥圖案的妝鏡。
雉(zhì)獻裘:即“獻雉裘”。雉裘,即雉頭襄,以雉雞頭上羽毛制成的裘。雉,雉雞,野雞。裘,皮衣。
正無愁:北齊后主高緯昏庸荒淫,曾作《無愁曲》自彈自唱,被稱為“無愁天子”。
參考資料:
1、顧之京.李商隱詩歌精選:花山文藝出版社,1996:31-32
2、鄭在瀛.李商隱詩全集匯編今注簡釋:崇文書局,2011:10
3、鄧中龍.李商隱詩譯注·第3卷:岳麓書社,2000:1633-1636
陳叔寶是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在政期間,大興土木,與群臣妃嬪整日歌舞升平,驕奢淫逸,導致政亂國亡。作者李商隱所生活的晚唐時代,世衰道微,宦官專權,藩鎮(zhèn)混亂,黨爭激烈,加上執(zhí)政者又不念國事,荒淫奢靡,因此國道日漸衰落。這首詩就是借陳后主事諷喻當朝,以為統(tǒng)治者鑒戒。
參考資料:
1、顧之京.李商隱詩歌精選:花山文藝出版社,1996:31-32
2、馬瑋.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 李商隱: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254-256
這首詩歌借南朝陳后主驕奢淫逸、不理朝政的史實諷喻晚唐的統(tǒng)治者,體現(xiàn)了李商隱的政治遠見。
首聯(lián)“茂苑城如畫,閶門瓦欲流”總寫陳后宮的外觀:華美的茂苑城如畫般豪奢,閶門閃耀著釉色琉璃瓦,在陽光下,釉彩如水般恍惚迷離。此聯(lián)主要用意在于描寫當初陳后宮的富麗堂皇,從側面來暗示陳后主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如畫”是實景的特點,也與最后的結局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
頷聯(lián)“還依水光殿,更起月華樓”,景物由總體到局部,由長鏡頭到特寫鏡頭,對準最具有代表性的兩處建筑:靠著水光殿的一旁又建起了供貴族們游賞玩樂的月華樓,儼然就是一派欣欣向榮、繁華熱鬧的景象。“還依”“更起”有承上更進一步的意思,充分表現(xiàn)了封建貴族們無窮的享樂主義,表明這些統(tǒng)治者的欲望是無法得到滿足的,也就必然導致亡國亡身。
頸聯(lián)“侵夜鸞開鏡,迎冬雉獻裘”考慮對仗平仄,使用了倒裝的句式,正常語序是:侵夜開鸞鏡,迎冬獻雉裘。這兩句從外部宮殿的高大華美精致寫到日常生活的兩個典型場景,由外到內,由建筑到生活,可以說更深入一步,目的是諷刺陳后主驕奢浪費,不知勤儉。這兩句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論晝夜冬夏,一味淫樂奢靡,諷刺了陳后主的奢侈生活。這兩句以點帶面,揭示統(tǒng)治者無時無刻不在享樂,批判力度更進一層。
尾聯(lián)“從臣皆半醉,天子正無愁”用漫畫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臣“半醉”而君“無愁”的享樂圖景,抒發(fā)對醉生夢死的腐朽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憤慨。此句中的“醉”在這里一字雙關,除了指眾臣因喝多了醉得東倒西歪,亦指群臣精神麻木,不明國政。看到這幅情景,貴為天子的皇帝竟然無動于衷,無憂無慮,可見他從不把國事當作一回事。作者借此諷刺陳后主荒淫昏庸,不可救藥。
這首詩描寫了封建統(tǒng)治者大建宮室、生活奢侈、晝夜玩樂的情景。全詩以全景式的華麗建筑開篇,以君臣醉臥的場景煞尾,大開小合,由外到內,描寫逐步進入到統(tǒng)治者腐糜生活的核心,如同層層剝筍,將赤裸裸的奢侈驕縱、不務國政的亂象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構思布局堪稱精妙。這是典型的鋪陳手法,意在極寫豪奢。作者之所以舊事重提,當然是別有用意的。李商隱生活時代的晚唐統(tǒng)治者,也一直在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生活極度奢華,導致朝政混亂,這番情景與當年殊無二致,與所有朝代墮落的統(tǒng)治者殊無二致,這都是歷史的教訓,作者借古諷今,表達了深沉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的清醒和對少年襲位的當朝執(zhí)政者的深深憂慮,同時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游五渡谷。元代。劉昂霄。 南山如碧環(huán),缺處蒼崖開。當年造物手,辦此何神哉。睥睨倚天壁,千古封莓苔。源源萬斛泉,飛出重山來。白龍三百丈,行處鳴春雷。巨石若棟宇,磊砢相推排。跳波與濺沫,馀怒猶喧豗。我來值杪秋,萬壑風聲哀。黃花雜紅樹,錦繡紛巖隈。奇勝夙所貪,欲去仍裴佪。題詩還自笑,愧我非仙材。
昆巖。宋代。林景熙。 神斧何年鑿,南山片石盤。玉藏仙笥古,翠落縣門寒。老木天邊瘦,歸云雨外殘。市塵吹不到,朝夕靜相看。
瑞鶴仙 梨花。近現(xiàn)代。黃綺。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想人間薄幸春風,肯為百花無色。難覓。籠煙疑粉,掩月摧妝,舊蹤還失。青苔雪積。倚欄畔,總狼藉。恐枝頭寒重,子規(guī)啼血,早把冰容染濕。待黃昏,銀燭擎時,探春消息。
贈譚金吾還朝 其一。明代。區(qū)大相。 家住層城接御溝,承恩使越錦衣游。尺書入報明光殿,東盡扶桑看海流。
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四式宴亭。宋代。梅堯臣。 從事誰獨賢,而來均宴喜。幽禽雜嘯呼,珍木竟叢倚。興將物色俱,閑厭簫鼓美。寧同不聞問,訟息時游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