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痕滿地?zé)o人省,露濕瑯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zhuǎn)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xí)?/p>
虞美人·愁痕滿地?zé)o人省。清代。納蘭性德。 愁痕滿地?zé)o人省,露濕瑯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薄情轉(zhuǎn)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xí)?
愁緒像落葉一樣撒落滿地,而這愁緒卻無人能夠理解,露水打濕了竹葉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蕩的臺階上,只有舊時曾共同照耀著我們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緒。
我寧愿讓自己薄情寡義,不因多情而心累,陣陣歌聲催得我柔腸寸斷對著墻壁讀你的信箋,不禁想起當初在燈前呼著熱氣暖手,為你書寫心曲。
虞美人:詞牌名,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 “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信步:隨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瑯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樣的美石。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閑階:空蕩寂寞的臺階。
瀟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紅箋”二句:意思是說信箋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跡,讓人想起當初夜燈下呵手寫字的情景。向壁,李白《草書歌》: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shù)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墻上寫大字,這里是說不停地在紙上寫字。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田萍注解,納蘭詞全集鑒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6頁
2、(清)納蘭性德著.孫紅穎解譯,納蘭詞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02:第300頁
七月七日,七夕佳節(jié)。天上、人間,花好月圓。詞人在庭院中信步閑逛,看到月色下深淺不一的青苔,以及被秋露打濕的蒼竹,那婆娑的竹影,此時此景不禁讓詞人感傷,想起了妻子,內(nèi)心的凄涼油然而生,提筆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田萍注解,納蘭詞全集鑒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6頁
納蘭的這首詞,有著他一貫的憂郁風(fēng)范。
上片斟月光為茗,看林梢輕影,無須整理的心事。隨著殷殷低喚,拂去輕塵,來到眼前“愁痕滿地?zé)o人省,露濕瑯玕影”,納蘭小令中的白描總是十分動人。信步竹林間,滿地竹葉恰似愁痕點點。納蘭詞里這樣的情境有很多,夜寒露重時獨立小院,衣衫必是不足御寒的,心境也必是凄涼無依的。而在這里,詞人也不繞圈子,自己說得清楚明白,“閑階小立倍荒涼”,空蕩寂寞的臺階顯得十分荒涼。
而下一句,納蘭卻又隱晦了,“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萬千情意都濃縮在“瀟湘”兩字。瀟湘喻指生死相隔。詞句到了這里,納蘭的心跡也都鋪顯了出來,干言萬語,還是悼亡。月亮還是當年的月亮,只是如今,它卻孤零零照在一個人清冷孤寂的身影上。
下片寫萬籟俱寂,已寐難眠,此時正是“薄情轉(zhuǎn)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是薄情吧,才會彼時那樣不珍惜,是多情吧,才會如今這樣放不下,生怕掛著笑的嘴角一垂下來,眼淚就會忍不住跟著傾瀉而出。黯然神傷中,借黑夜蓋住內(nèi)心的忐忑不安。
這首詞里,正是最后一句“憶共燈前呵手為伊?xí)弊顮咳诵模肫甬斈旰退黄鹪跓羟皩懽值那榫埃職v歷在目。其實何曾薄情,淡淡一句清言,二人繾綣深情便呼之欲出。故事完結(jié),謝幕散場,但總有白紙黑字,文辭依然。
從全詞看,本詞采用前寫景后抒情的常用手法,即由眼前實景追憶曾經(jīng)的情景。結(jié)句描寫一細節(jié),使小詞頓生妙趣,意韻悠長,情趣悠遠。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琳老所居植竹發(fā)筍而草茁其傍作詩見寄為賦一。宋代。毛滂。 春風(fēng)吹瑯玕,夏長蒼龍孫。未見拂云梢,已引鞭驥根。包藏霜雪姿,隱忍苔蘚痕。其傍茁小草,同出東帝恩,恩深草先高,抱籜殊未掀。歲寒兩何如,一笑凝詩魂。
贈俞隱居。明代。祝允明。 水南雉市萬塵趨,水北還容陋巷居。三尺素桐陶靖節(jié),百篇華賦馬相如。心拋世俗爭為事,手錄時賢未見書。欲繼姓名高士傳,怕君嫌我近睢盱。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shù)。又露掠篷低,風(fēng)銷蠟黯,草草別君去。
邁陂塘 金陵王木齊追送予海上,以詞錄別,依韻和答。清代。程頌萬。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shù)。又露掠篷低,風(fēng)銷蠟黯,草草別君去。人間世,都似看花隔霧。庾郎何必詞賦。卅年爭笑屠龍技,誰共靈修相訴。聊慰汝。盼等到重陽,買棹江南雨。艷才何補。剩十里青溪,二分明月,兜影照離緒。
題江海看云卷三首 其二。明代。陸深。 海上會看云,飄飄迥不群。扶桑紅日近,錦繡總成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