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朗讀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滿山殘雪對虛堂,想似當年輞口莊。

    門掩不須垂鐵鎖,客來聊復共藜床。

    故人聞道歌圍暖,妙語空傳醉墨香。

    莫為姬姜厭憔悴,把酒論文話偏長。

    譯文

    其一

    江邊的幾樹梅花真是令人惆悵,我拄著藜杖在樹下徘徊,離開,又回來。

    先前白雪覆蓋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無處找尋,昨天夜里伴著皎潔的月光,梅花依舊凌寒盛放。

    今日我想折下幾枝來送給遠方的那個我憐愛的人,遺憾的是相思這場劫已化為灰燼。

    我在樹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時分,寒鴉歸巢,且遠遠的望著那扇柴門,獨自歸去。

    注釋

    ⑴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使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書事:記事。書是書寫、記錄的意思。

    ⑵劫成灰:古印度傳說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叫做一“劫”,后人借用“劫”指天災人禍。“劫灰”本為“劫火”之余灰,此處當指災禍后留下的殘跡。

      這首詩的題目為“次韻雪后書事”。這首詩是一首和詩。和詩是朋友之間用詩相互酬答的一種方式。這種朋友之間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對面的,也可以是身在異處通過書信的形式來進行的。根據詩中的“折寄遙憐”、“相思”、“獨自回”等詞可知,這首詩顯然屬于后者。這首詩是一首記事詩。詩歌所記何事?且看詩歌本身。

      詩歌開首就用一個直接表達感情的詞“惆悵”,不僅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且獲總領全篇之效。此詞的作用雖然易解,但問題是,誰人“惆悵”,為何“惆悵”。誰在“惆悵”呢?首句說“惆悵江頭幾樹梅”,莫非梅在惆悵?根據頷聯,前時雖曾大雪壓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后綻放枝頭,當無惆悵之理由。既然不是梅在惆悵,惆悵的就只能是詩人自己。詩人開篇就說自己“惆悵”,可見其“惆悵”之濃之深。詩人作詩,當蓄積的感情于提筆之際濃烈得難以化解時,便無暇慢條斯理的運用所謂的技巧表達之,而常常在詩歌的開頭直接予以發泄,若李白之“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難》),即為此類。然則,詩人為何惆悵?是因為江頭只有幾樹梅,為梅之少而惆悵嗎?恐亦不是。為何?因為梅雖是中國古代詩人的愛物,但其詩中的梅多以株,甚至以枝論,若“墻角數枝梅”之類,然未見有詩人因此而惆悵者。因此,朱熹之惆悵當非為梅而為其內心本有之情緒。既然詩人非為梅惆悵,為何要以“江頭幾樹梅”緊承其后?因為詩人要借江頭的這幾樹梅來紓解心中之惆悵。

      詩歌第二句云,“杖藜行繞去還來”。“杖藜”者,拐杖也。此句寫詩人之行為。詩人手扶拐杖繞行于梅下,去而復來,何也?乃因詩人愛梅,不忍離去耶?此種可能雖不能排除,然結合首句與第三四聯看,似理解為詩人因惆悵極深,徘徊難去,更為妥當。

      頷聯憶尋梅之經歷。“前時雪壓無尋處”,似為詩人惆悵之因。然昨夜雪停,梅已于月下綻放,因雪無處尋梅的惆悵當煙消云散,何以今日仍惆悵難抑?此句再次表明,詩人的惆悵非為梅也。整聯寫詩人尋梅之經歷,卻以“雪壓”表現梅生存環境之惡劣,從反面襯托梅冒寒綻放的堅貞品質;且詩人強調梅于月明之夜綻放,乃借明月烘托梅之高潔品格。詩人于此聯宕開一筆,不寫自己的惆悵,而憶尋梅之經歷,既使詩歌在章法上顯得搖曳多姿,又為下聯寫折梅寄意做鋪墊。

      頸聯是理解全詩的關鍵。上聯“折寄遙憐人似玉”,意謂折一枝梅寄送給似玉的遠人。問題是,詩人為何將遠人比作“玉”?“憐”又當作何解釋?有人認為,此處的遠人是一位貌美如玉的女子,“憐”是愛的意思。誠恐不妥。首先,一位走路都需手扶杖藜的老者因為思念一位年輕女子而惆悵得在梅下繞去繞來,去而復來,實在有失體統。再者,這樣解釋與下聯“相思應恨劫成灰”在意思上也難以聯系起來。“相思應恨劫成灰”應是詩人的想象,是詩人想象遠人思念自己時的情狀。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此句中的一個“應”字。“應”是“應該”的意思,應該怎么怎么,乃是一種推測。此句若寫的是詩人自己,當然無需推測;既然用了推測,只能是詩人的想象。詩人想象這個似玉之人在思念自己的時候,心中還有“恨”。“恨”什么?“劫成灰”。從中便可推測,詩人要寄梅與之的人必是經歷了某種嚴重的禍患,因此,詩人想象他在對自己的思念中仍帶有怨恨。至此,詩人何以要寄梅與他,何以要喻他為“玉”就明白了。原來詩人是希望他雖經歷磨難卻能像梅一樣堅貞不屈,像玉一樣保持高潔人格。原來詩人惆悵并非為自己,而是為朋友;詩人“杖藜行繞去還來”原來是在為朋友憂慮擔心。

      詩人的憂慮和擔心是如此之深,乃至于行繞于梅下“沉吟”而忘記了時間,直至“日落”時寒鴉飛起才被驚醒獨自悵然而歸。尾聯仍重在對詩人行為的描寫。“沉吟”描寫詩人行繞于梅下滿腹心思的樣子,再次表現其內心難以排遣的“惆悵”。“獨自回”,表現其孓然一身返回時的孤寂落寞。當然,尾聯也有對環境的渲染。“日落”、“寒鴉起”一方面渲染環境的冷寂、凄清,烘托詩人內心的孤寂落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其徘回于梅下時間之長,突出其“惆悵”之深。

      這首詩以“書事”為題,句句都是在描寫詩人的行為。這些描寫為讀者展示了一位思念遠友,為朋友的遭遇滿懷憂慮的老者形象。高考命題人認為這首詩是詠梅詩,實為不妥。詠物詩,所詠之物是整首詩描寫的主體,詠物的目的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兼而有之。這首詩雖然寫了梅,卻沒有對其做正面描寫,雖然也表現了梅的品格,目的卻不在此。在詩中,梅只是詩人用以慰藉自己鼓勵朋友的憑藉,而不是要著意表現的對象。如此,不能說其是詠物詩。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朱熹朗讀
    ()

    猜你喜歡

    離群常恨不能佳,桂到秋深處處花。幽討既尋泉水矣,傍搜豈忘月軒耶。

    翁留觴酌時煨栗,友為爐熏更作茶。不是襟期安得此,世間馀事我何加。

    ()

    左弧念當辰,藐此臥歲晚。

    重云不予蔭,敢望滋九畹。

    ()

    天王不西狩,列國多游士。楚狂獨何人,長歌向夫子。

    慷慨鳳德衰,當已胡弗已。晏歲草木蕃,吾道亦云否。

    ()

    虛亭林木里,傍水著欄桿。

    試展團蒲坐,葉聲生早寒。

    ()

    偶結西河叟,朝朝駐水濱。誰知麋鹿性,還與白鷗親。

    草伏情偏劇,風餐歲更貧。因思游北固,曾作釣鱸人。

    ()

    散木豈無用,散人何可羈。樹來廣莫野,看到逍遙時。

    朝市甘拋棄,煙霞足護持。高風千載上,誰嗣考槃詩。

    ()
    无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怡红院日本一道日本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久久国产一片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播放|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午夜久久影院| 曰曰摸天天摸人人看久久久|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