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之冬,發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惟楚,風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杏花天影·綠絲低拂鴛鴦浦。宋代。姜夔。 丙午之冬,發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惟楚,風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鴛鴦浦口,綠柳絲條低垂飄逸,我想起桃葉,她曾呼喚小舟擺渡。楊柳又將含愁的柳眼送與春風,我正待揚帆上路。倚著木蘭船槳,又泊舟稍作停駐。
金陵的道路,處處有鶯歌燕舞。我想那無情的潮水,知道我心情最苦。芳草長滿汀洲,歸去合肥的打算尚未成行,此刻已黃昏日暮。重新移舟漂泊,何處是歸宿?
杏花天影:此詞句律,比《杏花天》多出“待去”、“日暮”兩個短句,其上三字平仄亦小異,系依舊調作新腔,故名曰《杏花天影》。
沔口:漢沔本一水,漢入江處謂之沔口,即今湖北漢口。
金陵: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別稱。
風日:風光。
清淑:清美,秀美。
掛席:掛帆。
容與:隨水波起伏動蕩的樣子。
綠絲:柳絲。
鴛鴦浦:鴛鴦棲息的水濱。比喻美色薈萃之所。
桃葉:晉王獻之愛妾名。借指愛妾或所愛戀的女子。
蘭橈(ráo):小舟的美稱。
少駐:短暫停留。
鶯吟燕舞:鶯啼如歌,燕飛若舞。形容春光明媚,萬物歡悅。
“潮水”句:引李益詩:“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這里指相思之苦。
汀(tīng):水邊平地,小洲。
參考資料:
1、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 宋詞三百首全解.上海 :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11/1: 第237-238頁
詞序中所說丁未,為公元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白石于上年冬自漢陽隨蕭德藻乘船東下赴湖州,此年正月初一抵金陵,泊舟江上。當夜有所夢,感而作《踏莎行·燕燕輕盈》詞,次日又寫了這首《杏花天影》。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14-1715頁
詞是詞人在旅途思人時寫下的作品,與《踏莎行·燕燕輕盈》作于同時。可以將這兩首詞看做是姊妹篇,一為在舟中觸景生情而作,一為感夢而作,不過所思者同為合肥姊妹。此篇辭藻華麗,所表達的情感非常真摯。
起首三句寫當地實有之物,詠當地曾有之事。然所云“綠絲”,卻非眼中之柳,而是心中之柳。因為江南雖屬春早,但正月初頭決不能柳垂綠絲,惟青青柳眼,或已依約可見。故首句因青青柳眼而想到垂垂綠絲,而念及巷陌多種柳的合肥。引起懷人之思此因柳起興,而非摹寫實景,但也不是憑空落筆;金陵自古多柳,南朝樂府《楊叛兒》云:“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是其明證。“鴛鴦浦”,江邊船泊之地。以鴛鴦名浦,不僅使詞藻華美,亦借以興起懷人之思。
“想桃葉、當時喚渡”,明點所思之人。桃葉是東晉王獻之的妾。獻之曾作歌送桃葉渡江云:“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此借指合肥情侶。古桃葉渡在金陵秦淮河畔,也是本地風光。見渡口青青楊柳,想前朝桃葉典故,再“北望淮楚”,益動懷人之思,這是非常符合生活邏輯的。“又將愁眼與春風”一句,又回到柳眼,與起句“綠絲”相呼應。這一句有兩重含意:愁人所見的柳眼,自然也成為“愁眼”;春風乍到,柳眼欲綻還閉,恍似含愁。王國維曰:“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這是一種移情作用。詞人此處所云之愁,蓋寓柳可再見而人難重覓景物猶在,情事已非之恨也,故著一“愁”字,可見含蓄得妙。“待去;倚蘭橈,更少駐”,先是一縱,繼而一收,波折頓生,感情極其婉曲。白石此番到金陵本是路過,所謂“解鞍少駐初程”(《揚州慢》);但此行一路所經,以金陵距合肥為最近,一經解纜,即將愈駛愈遠,故而情勢上是“待去”,而行動上則是“少駐”。其心之癡,其意之苦,其情之深,其思之切,雖未明言,已然“盡在不言中”了。這幾句刻畫極其之細,心理極其微妙。
過片“金陵路”句又一提頓。自然界的“鶯吟燕舞”,于此尚非其時,所指的當然是秦淮佳麗的妙舞清歌。詞人北望淮楚,心系伊人,在想象中,“金陵路”遂幻化為合肥楊柳依依的巷陌,眼前的“鶯吟燕舞”也幻化為他魂牽夢縈的往日情人(白石于前一日所作《踏莎行》有“燕燕輕盈,鶯鶯嬌軟”,似與此有關)。然回首處已是前緣不再,舊俗難逢了。“算潮水、知人最苦”,著力一跌,與上句若不相承,一金陵一波上,空間不同;一歡樂,一悲苦,悲歡異趣,這是白石詞中的一種暗線結構。“最苦”二字,用語最明白,最平淡,寫其此際心情亦最深刻。“此恨誰知”?有“潮水”知。蓋此時詞人“小舟掛席,容與波上”,唯與潮水為最近。此“潮”,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潮打空城寂寞回”之潮。它閱歷千百年業事滄桑,無所不察,無所不知。詞人認為唯潮水能知其“最苦”處,亦兼以潮聲嗚咽,好像與自己交流心聲。一“算”字亦非虛下,其意即“算唯有”,包含了除此以外別無知他心者之意。但“潮水”是詞人給予人格化了的自然物,然則當前真無知他心之人矣!托喻微妙,感慨亦深。“滿汀”一句推想將來。
此行千里依人,而此時小泊金陵,行將東邊,去心心相系之合肥亦將日遠,歸計難成,故曰“不成歸”。“汀”指江中小洲,寫舟中所見:“芳草不成歸”,用《楚辭》含思凄惻,離散之愁,漂泊之感,一時畢觀。結尾三句,襯足“苦”字。“日暮”二字,依律為短句葉韻,連上讀;然依文意當屬下。天已向晚,暮色四合,然心中惘然,今宵移舟何處?此化用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而又有所不同。
“向甚處”,此問非問,乃表現心中惘然若有所失的神態。蓋雖小駐,為時亦已無多,勢成欲不去而不能,欲去又不忍,徘徊回顧,有不知身寄何處之概。無限痛楚,均注于詞意轉折之中,神情刻畫之內。
張炎稱姜白石等數家之詞“格調不侔,句法挺異,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詞源》卷下)。這首詞懷念合肥情侶,以健筆寫柔情,托意隱微,情深調苦,而又格高語健,空靈清遠,讀后但覺清空騷雅,無一點塵俗氣。此詞為小令,然布局與慢詞相似,在有限的五十八個字中,筆意縱橫,繁音促節,回環往復,曲折多變,令人一唱三嘆。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大雪。近現代。黃福基。 老樹酣風零葉下,土盆凍裂梅偃亞。密云釀雪散寒空,瓦屋荒畦白無罅。欲暝不暝鴉亂翻,飄鐙小閣初入夜。山泉湯鼎爐火紅,打窗碎聽琉璃瀉。槎枒短句氣亦寒,吟破蒼莽聲初乾。扶闌橫眼仰天笑,欲邀大月湔脾肝。
西溪夜泛 其一。明代。孫傳庭。 浮舟歡賞畫樓西,煙樹微茫夜欲迷。辟暑堪同河朔飲,游仙漫問武陵溪。澗泉響逐歌聲遠,山月光隨舞袖低。既醉難傾今夕意,笑余潦倒有新題。
閱見一十首 其三。金朝。邊元鼎。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
古風二首 其一。宋代。周紫芝。 夜夢乘輕舟,掛席浮天池。天池亦何有,濤瀾靡津涯。中有三神山,樓觀何巍巍。晶熒白玉闕,彩錯黃金旗。紫皇遣天風,下吹仙人衣。仙人不知名,人言是安期。我欲就與語,弱水隔渺瀰。鼓枻方少前,風動輒去之。仙人不得見,遙睇忍言歸。愿言哀劬勞,舉手援塵姿。探囊得靈丹,往往分刀圭。使我生羽翼,桑榆增暮輝。
憶昨行和張十一。唐代。韓愈。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并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清以哀。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起舞先醉長松摧。宿酲未解舊痁作,深室靜臥聞風雷。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危辭苦語感我耳,淚落不掩何漼漼.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恒愁猜。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眼中了了見鄉國,知有歸日眉方開。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頭輕目朗肌骨健,古劍新劚磨塵埃。殃消禍散百福并,從此直至耇與鮐。嵩山東頭伊洛岸,勝事不假須穿栽。君當先行我待滿,沮溺可繼窮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