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京口懷古二首·其二。宋代。釋仲殊。 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丹陽郡的王氣黯然消沉,以往的豪華奢侈,興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謝化為塵。
當地的衣冠服飾已經不再是唐朝的式樣,然而父老鄉(xiāng)親,依然可以津津樂道東晉時期的典故事跡。
歷盡滄桑的萬歲樓邊誰在伴月吟唱,千秋橋上有人自在的吹簫。
世間興衰,桑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聳立,垂楊花開葉落,江水潮起潮落。
京口:是江蘇鎮(zhèn)江的古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是吳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
一昨:前些日子。
丹陽:指江蘇鎮(zhèn)江,唐代京口為丹陽郡。
萬歲樓:相傳秦始皇在月華山(鎮(zhèn)江三山五嶺八大寺中的三山之一)下開鑿過放生池,叫綠水潭。晉刺史王恭在山上建了一座萬歲樓。此樓很出名,引來無數騷人墨客,成為感懷時事、去國還鄉(xiāng)的極佳去處。
千秋橋:東晉平北將軍王恭鎮(zhèn)守京口,在城樓上建造萬歲樓,下有千秋橋,寓意“千秋萬歲”,并建有樓閣式石牌坊,石拱橋橫跨漕河之上。
參考資料:
1、喜馬拉雅.京口懷古二首·其二
詩人登臨京口,追思以前京口為戰(zhàn)略要地,王氣非凡,孫權在此建立霸業(yè),劉裕北伐氣吞胡虜,如今已經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感慨萬千。開篇直抒,丹陽郡的王氣黯然消沉,以往的豪華奢侈,興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謝,變成荒丘,成為塵埃。
當地的衣冠服飾已經不再是追尋唐朝的式樣,然而父老鄉(xiāng)親們,依然可以津津樂道東晉時期的典故事跡。
歷盡滄桑的萬歲樓邊誰在伴月吟唱,千秋橋上有人自在的吹簫。無數騷人墨客在此感懷時事。
世間興衰,物是人非,然而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唯一不變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聳立,垂楊花開葉落,江水潮起潮落,靜靜注視著人間的興衰變遷。
詩人登臨京口,登高望遠,撫今追昔,感慨良多。憶昔過往,孫吳開國建都,安邦定國,王恭建樓修橋,兵強將勇,鼎盛繁華,一派奢華;如今卻繁華不再,英雄作古,一切豪華奢侈都化為塵埃,唯余殘垣斷壁,父老鄉(xiāng)親們提起往事,記憶猶新,然而服飾連相近的唐代都不一樣,橋上樓邊有人吟唱吹簫,似乎在訴說著無奈,世間的滄桑變幻,令人惆悵,而唯只有青山綠樹和潮水,不管人間興衰,日復一日,相伴與共。
《京口懷古》敘述了歷史變遷,抒發(fā)詩人的人生感慨,豪放雄渾,含蓄深沉,空明灑脫,凝練雋永,意蘊深遠,回味無窮,古今對比,藝術感染力極其強烈,頗有唐詩遺風,堪稱懷古佳作。
釋仲殊,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俗姓張,名揮,仲殊其法號。嘗應進士試,不中,棄家為僧,曾住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崇寧間自縊,事跡見《吳郡志》卷四二、《吳中人物志》卷一二、《棲真志》卷四。 ...
釋仲殊。 釋仲殊,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俗姓張,名揮,仲殊其法號。嘗應進士試,不中,棄家為僧,曾住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崇寧間自縊,事跡見《吳郡志》卷四二、《吳中人物志》卷一二、《棲真志》卷四。
效陸士衡百年歌十首 其四。明代。黃省曾。 四十時,履方砥節(jié)名譽揚。二府九列共翱翔,龍樓佳宴飛玉觴。歸來意氣何洋洋,艷妻愛子牽錦裳。高堂朱戶奈樂何,高堂朱戶柰樂何。
陳五主。明代。郭之奇。 可憐巴馬蔽黃塵,夷兇剪亂遂為陳。已知同泰終危國,何事莊嚴又舍身。始興王子興勞苦,刺閨投石夜頻頻。妄希泰伯為三讓,錯認姬公乃世臣。青蒲未了安成泣,臨海旋驅嗣主輪。獨值齊衰能啟土,始逢周盛復逡巡。云龍門外空焚錦,玉樹庭中競樂春。三閣花容誰比艷,平湖草色忽開堙。天子寺奴應可獻,宮英文狎豈相顰。一朝王氣歸眢井,留得新聲感后人。
和陶詩二首 其一。明代。桂彥良。 蛟龍作云雨,蜉蝣出以陰。小大各有適,胡然愁予襟。架插千卷書,壁掛無弦琴。希賢復希圣,視古猶視今。所貴生世間,動止為人欽。有琴莫厭彈,有酒莫厭斟。窮居見高節(jié),寡和乃希音。誰能言囁嚅,強顏隨冠簪。子云媚新室,立言徒艱深。
呂居仁惠建昌紙被。宋代。劉子翚。 寒聲晚移林,殘臘無幾日。高人擁楮眠,臠卷意自適。素風含混沌,春煦回呼吸。余溫偶見分,來自芝蘭室。乍舒魄流輝,忽卷潮無跡。未能澡余心,愧此一衾白。嘗聞旴江藤,蒼崖走虬屈。斬之霜露秋,漚以滄浪色。粉身從澼絖,蛻骨齊麗密。乃知瑩然姿,故自慚陶出。治物猶貴精,治心豈宜逸。平生感交游,耳剽非無得。精神隨事分,內省殊未力。寸陰捐已多,老矣將何及。自從得此衾,夢覺常惕惕。清如夷齊鄰,粹若淵騫覿。獨警發(fā)鏗鍧,邪思戢毫忽。勿謂絕知聞,虛闈百靈集。鼎鬴或存戒,韋弦亦規(guī)失。則知君子所,惠以勵蒙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