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
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
遣興。唐代。杜甫。 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
驥子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學語的時候。
就知道問家里來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誦我的的詩了。
世道不太平可憐驥子還是個小孩子,家中貧困,全部仰仗你母親來照應。
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不知道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全國到處是舉著麾旗的軍隊,戰亂不止。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爭取早日見面,決不拖延。
遣興(xìng):猶“遣意”,也就是以寫詩來消遣之意。
驥(jì)子:杜甫兒子宗武的小名,這一年剛五歲。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指驥子三歲時,知道問家里來人來客的姓名,能背誦他父親的詩。這是稱贊驥子的穎悟。
渠:他,指驥子。
仰:依賴。
鹿門:山名,在襄陽(今屬湖北)境內,漢江東岸。東漢末,天下大亂,龐德公攜全家隱居于此。后成為隱居地的代稱,這里意思是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
不遂:不成。
雁足:事見《漢書·蘇武傳》,大意是,漢求蘇武,匈奴單于詭言已死。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大澤中,于是聲稱:漢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書,知武所在。單于大驚,只好放還蘇武。此處指難以料定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軍麾(huī):軍旗。形容全國各地都處于戰亂之中。
戰角:軍中號角。
儻:通“倘”,如果。
免相失:免于相互離散。
遲:延遲。
參考資料:
1、胡光舟,周滿江主編,中國歷代名詩分類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第594頁
2、徐志福編著,古今名人教子詩賞析,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90.06,第20頁
安史之亂爆發之后,杜甫攜全家從洛陽西攜家北上避難,寄居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756年七月,唐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只身前往,中途為叛軍所俘,押至長安,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家庭支離破碎,杜甫回憶前年牙牙學語時嬌趣的憨態,遂作《遣興》遙憶幼子。
參考資料:
1、胡光舟,周滿江主編,中國歷代名詩分類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第594頁
2、陳銘,唐詩美學論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08月第1版,第245頁
杜甫有二子,長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驥子。《遣興》這首詩懷念的對象是兒子,慈愛之情溢于全篇。
這是一首排律(俗稱長律),中間四聯全是對仗。全詩可分三層,前兩聯回憶過去,寫驥子兩三歲時穎悟過人,就能問知來客的姓名及能背誦杜甫的詩句;杜甫通過回憶前年牙牙學語時嬌趣的憨態,極力把兒子宗武可憐可愛、天真無邪的神態表達出來,激起讀者的同情,催發讀者親子之情。中間兩聯寫驥子當前的遭遇,因逢“世亂”,居無定所,又值父親外出,音信全無,只能仰賴母親的愛撫,更讓詩人后悔不已的是沒能攜帶全家一起逃難,以致如今分隔兩地,不知何時才能互通音信;最后兩聯描寫上的是一副國破亂世的情景,到處都是舉著軍旗的軍隊,號角聲聲激起詩人心中無限悲涼,于是詩人感嘆曰,如果能有舉家團圓的機會,必定不敢遲慢,表達了詩人在這種國破家碎的情況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團聚的急切心情。
這首詩先寫過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詩的時間來推算,驥子“學語時”當為公元755年,戰亂還沒有發生,可是誰也沒有料想到就在這年的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戰爭波及廣大地區,使千萬個家庭流離失所。詩人先寫驥子在先前的穎悟的表現,再寫他在戰爭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讀者的同情。此外,從“憐渠小”“仰母慈”諸語中還能看出詩人因未能盡到自己的責任而深感內疚的心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次韻昌叔詠塵。宋代。王安石。 塵土輕飏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超然祇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
無題五首 其一。。崔榮江。 歲漸黃昏發漸疏,心田荒卻忍輕鋤。無憑豎亥量山海,且仗陳玄寫陋書。魚種方塘花種院,燭明長案月明居。杯中斟是閑情味,笑說陶公或不如。
金陵八詠和湛宗伯 其四 雨花臺。明代。顧璘。 古臺開士說金經,傳道天花落紫冥。廣舌不來塵海變,春風唯見草青青。
鰲背元夜。金朝。李俊民。 山市家家秉燭游,風檐齊掛月燈毬。不須更用閑妝點,人在鰲峰最上頭。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唐代。錢起。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見稀。摘菱頻貰酒,待月未扃扉。星影低驚鵲,蟲聲傍旅衣。卑棲歲已晚,共羨雁南飛。好欲棄吾道,今宵又遇君。老夫相勸酒,稚子待題文。月下誰家笛,城頭幾片云。如何此幽興,明日重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