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甲辰八月辭故里 \ 將入武林。明代。張煌言。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國亡家破之際我能到哪去呢?西子湖畔有我的榜樣。(于謙和岳飛的墓都在西湖邊))
于忠肅(于謙)的功績可與日月同輝,岳武穆曾經保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朝廷給他在西湖邊建了祠廟。
很慚愧我抗清復明大業未成,手無寸功,卻想和這兩位葬在一起。我憑借一顆赤誠之心,想在西子湖畔有一處我的安息之地。
以后有那么一天,在很多素車白馬趕到浙東來向我吊喪的路上,東海將會掀起憤怒的狂濤,那狂濤難道是葬在鴟夷里的伍子胥所化的嗎?
日月句: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輝的意思。于氏,指于謙,見于謙《出塞》作者簡介。
乾坤句:乾坤,天地。岳,指岳飛,見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作者簡介。
赤手:空手。
借一枝:即借一枝棲,李義府《詠鳥》:“上林無限樹,不借一枝棲”。
素車:素車白馬,指送喪的行列。
怒濤句:鴟夷,革囊,《國語》:吳國忠臣申胥(伍子胥)死諫吳王,吳王不悅,“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鴟夷而投之于江。”后人傳說,伍子胥尸體投江之日,天也被激怒了,江潮特別洶涌,也有說怒潮是伍子胥的忠魂所化。
參考資料:
1、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尊華攘夷譯注,作者郵箱:2273464338@qq.com
《甲辰八月辭故里》共兩首,該詩為第二首。甲辰,指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是年七月,張煌言在其隱居處南田懸岙島 (今浙江象山縣南) 被俘,押至鄞縣;八月初,解往杭州。臨近出發的時候,為張煌言送行的有幾千人,張煌言辭別故鄉父老,赴杭就義。臨行慷慨寫下此詩。
詩題辭故里,而詩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辭人世。面對死亡的命運,抗清英雄張煌言在詩中所抒發的,不是對生的留念,也不見半點悲戚。充塞全詩的是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以及身雖死而志不移的豪壯情懷。首聯點題,述及辭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謙、岳飛,魂歸西湖。二三兩聯承此而展開,既表達對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為自己能夠為國家民族利益而獻身感到自豪。尾聯為全詩情感發展的高潮,慷慨悲壯之氣震撼人心。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后被俘,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謚號忠烈。其詩文多是在戰斗生涯里寫成,質樸悲壯,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張煌言與岳飛、于謙并稱“西湖三杰”。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有傳。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
張煌言。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后被俘,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謚號忠烈。其詩文多是在戰斗生涯里寫成,質樸悲壯,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張煌言與岳飛、于謙并稱“西湖三杰”。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有傳。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一戰聊麾十萬師,西來捷報走黃旗。六騾壯騎終須去,九虎將軍亦謾為。
面內疲民元不改,從中勝算自無遺。臨軒想見天顏喜,百辟歡聲動玉墀。
淮西軍大破賊兵連六告捷喜成口號二首 其一。宋代。葉夢得。 一戰聊麾十萬師,西來捷報走黃旗。六騾壯騎終須去,九虎將軍亦謾為。面內疲民元不改,從中勝算自無遺。臨軒想見天顏喜,百辟歡聲動玉墀。
和武公望雪梅五首。宋代。廖行之。 臘殘春到無多日,留得清芬伴傾椒。卻放東風吹凍裂,遣渠堤柳又新條。
冬夜月下作。宋代。陸游。 造物寧能困此翁,浩歌庭下答松風。煌煌斗柄插天北,焰焰月輪生海東。皂纛黃旗都護府,峨冠長劍大明宮。功名晚遂從來事,白首江湖未嘆窮。
舟中除夕。清代。蔣詩。 舟行逼除夕,悵悵欲何之。歲暮天涯客,關河此夜思。更深人語寂,雨急漏聲遲。獨坐篷窗下,無心對酒卮。
宿隱微山房。元代。華幼武。 二月蘭舟泊上宮,春云不雨玉壇空。苔生白石斑斑綠,魚養丹池個個紅。對酒燭分花底夜,出簾香散竹間風。高寒未覺仙臺遠,只比相逢似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