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二頃田,一具牛,飽后休。
佐國心,拿云手,命里無時莫剛求。隨時過遣休生受。幾葉綿,一片綢,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xiāng)秋。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后休。
四塊玉·嘆世三首。元代。馬致遠。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二頃田,一具牛,飽后休。佐國心,拿云手,命里無時莫剛求。隨時過遣休生受。幾葉綿,一片綢,暖后休。戴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xiāng)秋。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后休。
帶著野花,拿著村酒,煩惱怎么能來到心頭?誰能夠騎大馬,常吃肉?種兩頃田,養(yǎng)一頭牛,能吃飽也就滿足了。
輔佐國王安邦治國的心,能上天攬云的手,如果命里注定沒有就不要強求。順其自然地生活,不要辛苦地云追求。有幾葉綿,一片綢,能夠保暖就夠了。
帶著月光行,披著星星走,獨自住旅店,過寒食日,離開家鄉(xiāng)又到了凄涼的秋天。妻兒胖了我卻瘦了。睡覺時在憂愁,出行時刀在憂愁,直到死了才算到頭了。
躍馬常食肉:指高官厚祿,富貴得志。
一具:一頭。
剛求:硬去追求。剛,此指剛硬意、偏意。
過遣:消遣、過活。生受:辛苦、為難。
寒食:節(jié)令名,清明的前一天或兩天,古俗此日禁止生火。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guān)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dāng)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dāng)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guān)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dāng)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dāng)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關(guān)山月。明代。薛蕙。 迢遞關(guān)山道,凄涼霜露時。如何秦地月,亦自到天涯。切切胡笳怨,蕭蕭邊馬悲。高樓有思婦,苦樂詎相知。
鷓鴣天 題樊會公小像。明代。宋琬。 曾向車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只今老作青溪長,猶是當(dāng)時折角巾。姿卓犖、骨嶙峋。畫師摩詰是前身。知君埋照饒深意,新筑糟丘號酒民。
游羅浮四首 其四。明代。劉存業(yè)。 抱被相隨石室中,天雞初唱海濤紅。晦明不定山頭日,呼舞無端谷口風(fēng)。前輩書題空石蘚,野人心思只云松。神仙骨相知誰是,更踏飛云最上峰。
錢申仲大夫索四亭詩各賦一首 白云亭。宋代。周紫芝。 登臨思昔人,有意在山麓。舉首瞻孤云,悵懷思宰木。云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觸。人生風(fēng)木念,此念何由足。忽忽不可留,悠悠空滿目。愿言結(jié)斯廬,聊用慰幽獨。
自太湖至省宿茶鋪嶺。明代。王澤。 缺月耿初夕,荒寒野店開。松聲一枕落,茅屋萬山堆。愁豈掃能去,春還遲不來。思親今夜夢,已近半程回。
次韻黃侍郎海棠花下怯黃昏七絕。宋代。魏了翁。 唐人春深題,用韻工車斜。逐逐語言去,誰歟真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