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長老身如夢,旃檀成林手所種。
坐來念念非昔人,萬遍蓮花為誰用?
如今七十自忘機,貪愛都忘筋力微。
莫向東軒春野望,花開日出雉皆飛。
戲題石門長老東軒。唐代。柳宗元。 石門長老身如夢,旃檀成林手所種。坐來念念非昔人,萬遍蓮花為誰用?如今七十自忘機,貪愛都忘筋力微。莫向東軒春野望,花開日出雉皆飛。
石門長老身世如夢,當年栽種的檀香已經成林。
靜坐念禪今非昔比,蓮華經念了萬遍有誰傾聽?
如今年過七十早已忘卻往日的追求,筋力衰減再不會壯志凌云。
不要向東邊窗外春天的原野張望,晴空下百花盛開野鳥卻已飛盡。
身如夢:指人生往事如夢。
旃檀(zhāntán沾談):梵文“旃檀那”的省稱,即檀香。手所種:指旃檀的幼樹是石門長老親手栽種。
坐來念念非昔人:其意是說,石門長老長年坐壇念經,年歲漸老,今非昔比。
萬遍:形容反復念誦。蓮花:指《妙法蓮華經》,這里泛指一切佛經。為誰用:意為沒有人愿意聽他念誦佛經。
忘機:指忘卻計較或沒有巧詐之心。這里指自甘恬淡與世無爭。
貪愛:指石門長老年青時的理想與追求。筋力微:形容身心老邁,壯志消沉。
雉(zhì志):即野雞。雉皆飛:比喻詩人親友多喪、孤苦伶仃的意思。典出樂府琴曲《雉朝飛》。
這首詩在寫作手法上屬于借題發揮,即借用石門長老的形象,抒發作者忠于朝庭、希望得到朝庭的理解和重新起用,而長期被冷落的悲憤失望的心情。
詩的首句通過“石門長老”的形象,引出作者往事如夢的感慨;第二句借“旃檀”的形象,說明官場新貴們的得勢。三、四句再借“石門長老”之言,說明江山易主、改朝換代、作者的忠心無人理解,等待重新起用已經無望。五、六句以“石門長老”的形象和自白,慨嘆人生易老和作者生平抱負的落空。“忘機”,就是已經“無意苦爭春”。“貪愛都忘”,就是心的頹喪,不再有理想與追求。七、八句是詩的尾聯,也是對全詩的總結。這兩句通過對“東軒”外春日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類似于“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感慨。作者以青春年少成名,并被委以朝廷重任,當年的意氣風發可想而知。
“雉皆飛”含有一個典故,由樂府琴曲《雉朝飛》變化而來:“春秋時,衛侯女出嫁齊太子,中道聞太子死,傅母(女官名)仍然勸她去處理喪事。喪畢不肯歸,終死于齊。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于冢上放之,忽二雉出墓中。傅母托雉曰:‘女果為雉也?’言未畢,雉俱飛而起,忽然不見。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飛》。”也有人說:“《雉朝飛》為齊處士傷無妻之作。”柳宗元早年喪妻,來永州之后,母親和女兒先后病逝,所承受的人生變故如同“屋漏偏遭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這種打擊與悲痛可想而知。他被貶職后閑居永州,這期間江山易主,官場易人,新貴層出不窮,而且無不趨炎附勢,對柳宗元等“俟罪”的閑官不屑一顧,或者頤指氣使;更有一幫小人,經常散布一些流言蜚語,和莫須有的誣陷之辭。因此,詩人盡管悲憤交加,卻不能在詩文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對朝廷的怨恨心情,只好運用巧妙的寫作手法,通過“戲題”一詩,表面上是在勸戒石門長老,不要用老邁哀傷的心情,來觀看東軒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免觸景生情,更加傷心;實際上是在勸慰自己,要忍辱負重,不與官場新貴們攀比,索性閉目塞聽,讓火熱的心徹底地冷卻,以免受到更大的傷害。
整首詩,以一個衰老、冰冷、絕望的外表,包容了一顆充滿激情、火熱和突突跳躍的心。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冰與炭的不可調和,最終決定了這位大才的悲劇命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送陳仲慈叔慈兄弟應選入都。。歐必元。 君不見南海翡翠光五彩,出疆增價踰千倍。又不見合浦雙明珠,入都聲價重璠玙。此物有神終自合,時來何但守方隅。偉哉陳氏之二子,騰驤奮轡東南起。奕世衣冠次第新,不特韋家擅其美。巍巍大父尚書公,立朝廿載陟司空。司空仲子廣文館,登壇樹幟稱宗工。廣文四子皆賢冑,二龍三鳳相先后。伯季文章蚤擅場,叱咤風云齒方茂。仲慈倜儻有仙才,叔慈技進穿楊手。題詩自是泣鬼神,毛穎一掃龍蛇走。二仲詞林大業成,機云誰敢與爭名。是父固能傳是子,何當難弟復難兄。憶同二仲交非薄,無奈風塵泣抱璞。相憐解有贈酬章,白雪瑯瑯滿高閣。故園昔日數相遲,今日河橋折柳枝。斗酒酌君馳遠道,丈夫寧得戀暌離。茲行天子臨軒日,策士新開東閣期。斌斌文學如云盛,從容歌和柏梁詩。君有子虛賦,獻有狗監知。漢庭方側席,安嘆不同時。此時看花御苑北,詞名藉藉滿京國。遇合人間非所難,吾道當令增羽翼。臨岐為君歌此曲,越樹燕云處處碧。
九日登高蓋山憶舊游。明代。鄭善夫。 此日經過高蓋下,忽憶去年高蓋峰。秪見黃花似往日,那堪衰鬢向秋風。煙霞不斷重陽路,勛業猶疑三徑松。舊國蕭條歲復晏,布袍芒屩意何窮。
在旅不在家書。宋代。陳宓。 無心覽卷謾舒卷,有念盈懷日往來。十日離家勞夢遠,一行無字強顏開。
小游仙(十首)。明代。桑悅。 日輪赫赫起東溟,真火抽添養白庭。湯谷蕭蕭萬竿竹,裁書少昊借秋聲。
玉樓春。。汪東。 南畦北壟青無際。社社忙供蔬果市。芥姜接葉長兒孫,瓜豆纏藤成姊妹。不教寸土輕拋棄。人力偏能窮地利。農家一語味深長,只有懶人無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