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明月一千里,涼風(fēng)雁啼天在水。
九節(jié)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
山頭老桂吹古香,雌龍?jiān)挂骱狻?/p>
沙浦走魚白石郎,閑取真珠擲龍?zhí)谩?/p>
帝子歌。唐代。李賀。 洞庭明月一千里,涼風(fēng)雁啼天在水。九節(jié)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山頭老桂吹古香,雌龍?jiān)挂骱狻I称肿唪~白石郎,閑取真珠擲龍?zhí)谩?
這是李賀詩中較為難懂的一首,歷代各家對此詩的解說可謂五花八門。具有代表性的有三說。
一、長生說
清代的王琦認(rèn)為“此篇旨趣全放楚辭九歌,會其意者,絕無怪處可見”。他認(rèn)為這首詩描寫的是人們?yōu)榱碎L生祈求湘神彈琴以迎帝子,以冀望其神之來格以及帝子之不肯來格,景象寂寥的情景。同時(shí)他根據(jù)《山海經(jīng)》中的一段話指出詩中的帝子是天帝之女,而非《楚辭》所稱堯女之帝子。近人在《李賀詩集》中也指出此詩的主題是祈求長生,“首二句說月明雁啼,水天相映,是先就其地描畫一下清空幽冷的光景。三四兩句說,世間雖有求不死之藥,只有求水神去迎接帝子下降,賜以長生。后四句說山頭老桂散發(fā)幽光,水中雌龍?jiān)惯剩灰娚駚恚┮娙呼~隨著小神馳走,不得已只好姑且把珍珠投獻(xiàn),祈神鑒祭其誠,或能賜以降臨。”但葉蔥奇認(rèn)為帝子是死為湘水之神的堯之二女。
二、諷刺說
姚文則認(rèn)為這是一首諷刺詩。“元和十一年秋,葬莊憲皇太后。時(shí)大水,饒州奏漂失四千七百戶。賀作此譏之,云憲宗采仙藥求長生,而不能使太后少延。九節(jié)菖蒲石上死,則知藥不效矣。帝子指后也。后會葬之歲,復(fù)值鄱陽秋水為災(zāi)。豈是湘妃來迎,桂香水寒,雌龍懷恨,相與送奏哀絲耶?”
三、對比說
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注》則說“似為公子之為女道士者,玩末二語褻瀆見之。題曰帝子,本《九歌》稱堯女者。‘湘神彈琴迎帝子’以上四句,詠上古二妃之幽貞,以下四句詠后世帝女之宕逸。上是客,下是主。”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yù)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yù)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唐代。杜甫。 竇侍御,驥之子,鳳之雛。年未三十忠義俱,骨鯁絕代無。炯如一段清冰出萬壑,置在迎風(fēng)寒露之玉壺。蔗漿歸廚金碗凍,洗滌煩熱足以寧君軀。政用疏通合典則,戚聯(lián)豪貴耽文儒。兵革未息人未蘇,天子亦念西南隅。吐蕃憑陵氣頗粗,竇氏檢察應(yīng)時(shí)須。運(yùn)糧繩橋壯士喜,斬木火井窮猿呼。八州刺史思一戰(zhàn),三城守邊卻可圖。此行入奏計(jì)未小,密奉圣旨恩宜殊。繡衣春當(dāng)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還成都。江花未落還成都,肯訪浣花老翁無。為君酤酒滿眼酤,與奴白飯馬青芻。
次韻堯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宋代。呂本中。 侯喜學(xué)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
踏莎行。元代。譚處端。 舍俗修行,超塵歸素。安恬寂淡忘思慮。顛狂猿馬鎖空房,靈源一點(diǎn)常教住。莫覓金翁,休搜龍虎。清清閑暇逍遙做。慧風(fēng)吹散嶺頭云,一輪月照曹溪路。
殷勤敬禮辟支牙,緣在西庵居士家。午夜飛光驚曉月,六時(shí)騰焰燦朝霞。
一番頂帶因初結(jié),七轉(zhuǎn)生天果不差。庸士執(zhí)方猶未信,防風(fēng)安得骨專車。
題西庵所藏佛牙二首 其一。元代。耶律楚材。 殷勤敬禮辟支牙,緣在西庵居士家。午夜飛光驚曉月,六時(shí)騰焰燦朝霞。一番頂帶因初結(jié),七轉(zhuǎn)生天果不差。庸士執(zhí)方猶未信,防風(fēng)安得骨專車。
望江南 其三。清代。顧貞立。 東亭好,疏雨逗庭梧。小酉閣前山水畫,晚妝樓外輞川圖。燕子引新雛。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閣。宋代。周必大。 此日天中節(jié),它年赤伏符。只因昭火德,不為記荊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