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闕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
漢酺聞奏鈞天樂,愿得風吹到夜郎。
流夜郎聞酺不預。唐代。李白。 北闕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漢酺聞奏鈞天樂,愿得風吹到夜郎。
朝廷的大人們在教頌盛世的太平安康,我一個罪囚卻被放逐到遙遠荒僻的地方。
聞道朝廷大赦賜酺,奏鈞天樂章,多想得到那東風,把這消息吹到夜郎。
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酺:言王德布于天下而聚飲食為酺。預:參與。這里不預是無份的意思。
北闕:古代皇宮北面的門樓,為大臣等候朝見的地方。此代指朝廷。圣人:指皇帝。太康:太平安康。
南冠君子:此指被鄭人俘虜并獻到晉國的楚國伶人鐘儀。見《左傳·成公九年》。遐荒:遠方荒僻之地。
漢酺:漢時之酺,此以漢代唐。鈞天樂:天庭仙樂。這里用以指朝廷賜酺時所奏的樂曲。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3-954
2、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254-256
這首詩作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春。至德二年(757年)末,唐肅宗因為唐軍收復西京等地而“賜民酺(聚會暢飲)五日”。大赦、賜酺的消息傳到南方時,已是次年初,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路上。于是有感而發寫了這首《流夜郎聞酺不預》。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3-954
2、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254-256
這首詩開頭以鐘儀自況。鐘儀被俘為囚,仍然戴南冠,操南音,眷念楚國;李白也是如此,既關心國運,又眷念唐朝,而且他又在南方被拘囚流放,處境與鐘儀相近。李白在潯陽獄中寫的《萬憤詞投魏郎中》有句云:南冠君子,呼天而啼“,也是以鐘儀自比,可以彼此參照。唐朝國勢好轉,大赦賜酺,固然使人歡欣鼓舞;但詩人卻要遠竄遐荒,命運乖舛。“北闕”二句使用了整齊的對偶,一邊寫朝廷歌舞升平,一邊寫自己垂老投荒,真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可見詩人的情緒是非常凄涼和悲傷的。
前二句是寫事實,后二句則寫希望。李白希望鈞天樂這樣美妙的樂曲,隨著風勢遠吹到夜郎,使他能夠聽到。實際上,他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欣賞到美妙的音樂,而是渴望大赦的恩澤,自己也能受到沾溉,得以免除遠竄遐荒的處分。對于遠方暫時不能接觸到的事物,李白在詩篇中往往幻想憑借風力來達到目標。比如當他懷念遠貶龍標的王昌齡時,就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流夜郎聞酺不預》末二句與之相似,只是他不是要自己的思想感情吹向遠方,而是要朝廷的恩澤吹到自己身上來。這些都表現出他善于馳騁想象以表達自己激蕩感情的特色。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雙調望江南 秋暮。清代。曹爾堪。 秋欲暮,江水盡生涼。鷗浴似添濤外雪,林疏微映菊前黃。材屋日恒長。初刈獲、粳秫半登場。籪起肥螯宜買醉,甕傾新酒遠聞香。一笑舉杯觴。
玲瓏四犯 詠七巧圖。清代。姚燮。 斗角鉤心,仿股直弦斜,裁就鈿表。一卷閑云,花樣別翻新妙。那夕乞向天孫,恁慧解、欠三分到。等繡鴛、度與金針,須值藕心聰皎。午窗清課犀奩悄。伴瓜仁,卐紋排小。天然二五稱佳偶,拚幾回顛倒。誰道片段不成,只頃刻、樓臺瓊造。更合交枝玉,應堪撩得,倩娘微笑。
六言二首贈月蓬道人。宋代。劉克莊。 我與蒙倛相類,君似季咸而非。老子曾傳口訣,道人勿泄天機。
和先師宏智和尚五轉位頌·匣里青蛇吼。宋代。釋慧暉。 寶劍橫斜天欲曉,洗凈魔佛逼人寒。匣中陰陰光生處,衲子徒將正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