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家不畏風兼浪,才罷炊煙,又裊茶煙,閑對沙鷗枕手眠。
晚來人靜禽魚聚,月上江邊,纜系巖邊,山影松聲共一船。
采桑子·桐廬舟中。清代。陶元藻。 浮家不畏風兼浪,才罷炊煙,又裊茶煙,閑對沙鷗枕手眠。晚來人靜禽魚聚,月上江邊,纜系巖邊,山影松聲共一船。
江上風急浪涌仍不懼巋然不動,剛剛吃完飯又接著烹茶慢飲,臥躺舟中讓思緒與沙鷗一同翱游冥冥長空,枕手緩緩入夢。
黑暗降臨,寂靜無聲,水中小雨群群聚集嬉戲。天上的明月高懸,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巖石邊,與這寧靜的夜晚融為一體。
桐廬:浙江桐廬,地處富春江畔。
???浙江桐廬,地處富春江畔。富春江上風景如畫,歷代騷人墨客詠嘆不絕,南朝梁吳均就曾在《與朱元思書》中寫他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從流飄蕩”所見之奇山異水,贊為“天下獨絕”。本詞作者也是泛舟于這段行程,其所見當與吳均略同。然而他對富春江上的綺麗風光似乎視而未見,沒有著力于山川景物的描繪,即景抒情,而是捕捉舟里舟外某些尋常事物構成意境,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詩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詞的上片寫行舟江上。“浮家不畏風兼浪”,交代此次江上行舟的境與情——雖風急浪涌,然而“不畏”,以此境此情統攝上片。惟其“不畏”,故有“才罷炊煙,又裊茶煙”的雅興。“才罷”、“又裊”是說用餐、品茗緊相承續,這頗富雅趣的生活細節,十分傳神的表現了作者從容之態、閑雅之情,而舟中不絕如縷的炊煙和茶煙,又似是作者怡然自樂的心緒的外化,情趣盎然。“閑對沙鷗枕手眠”,進一層繪出作者行舟中的恬然豁達之狀。所謂“閑對沙鷗”,即寄“閑情”于沙鷗,讓“閑情”與沙鷗一同翱游冥冥長空,又在沙鷗翱翔中玩味自己的“閑情”,作者在情與物的回環往復的交流中,化我為物,化物為我,乃至枕手而眠,沉入忘情之境。然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風兼浪”中,在風流中見“閑情”,益見其情之“閑”了。
???晉人陶淵明在《飲酒》詩中曾抒寫過自己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感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本詞作者于此抒寫的“閑情”,其實就是身在風浪中,心遠風浪外的情懷,與陶淵明的感受應是相通的。
???下片寫泊舟江邊,“晚來人靜禽魚聚”點出泊舟的時間和情境,總領下片。“月上”承“晚來”,“纜系”承“人靜”。天上的明月,地上的大江,江邊的山巖,巖邊的小舟和諧地共存于寧靜的夜晚,這真是一幅層次井然的立體畫,一支誘人遐想的小夜曲,在“風兼浪”尚且陶醉,“閑情”的作者,此時自然會融化于這靜謐的畫圖和柔美的樂曲中,而與“山影松聲共一船”了。進入此種境界便是“于相而離相”、“于念而無念”,是非榮辱,利害得失都化作云煙消散了,從而獲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
???吳均泛舟富春江上,徜徉奇山異水之中,曾不自禁地發出“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感慨,本詞作者在這首小令里寫風流中的閑情和靜境中的解脫,無“望峰窺谷”之舉,卻有“息心忘反”之念,而在“山影松聲共一船”的境界里化自我于自然,已不止于“息心忘反”了,所以作者對精神的自由,和諧的追求,有似于吳均,亦有勝于吳均。這種情趣和傾向與封建時代求名干祿,紛紛攘攘的社會現實是對立的,大有“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之意。
浙江會稽人,字龍溪,號篁村,晚號鳧亭。乾隆時諸生。嘗客兩淮鹽運使盧見曾處,詩文有盛名。歸里后,于西湖筑泊鷗莊,以撰述自娛。嘉慶二年尚在世。著有《全浙詩話》、《鳧亭詩話》、《越彥遺編考》、《越畫見聞》等。 ...
陶元藻。 浙江會稽人,字龍溪,號篁村,晚號鳧亭。乾隆時諸生。嘗客兩淮鹽運使盧見曾處,詩文有盛名。歸里后,于西湖筑泊鷗莊,以撰述自娛。嘉慶二年尚在世。著有《全浙詩話》、《鳧亭詩話》、《越彥遺編考》、《越畫見聞》等。
過清遠峽。宋代。王稱。 兩山夾飛流,曲折始東走。排空殷崩雷,出峽去愈驟。商人數畏津,漁子駭奔溜。回瀾乍窺淵,迸瀨亂泄竇。上當群石爭,下及眾川漱。勢齊龍門險,雄長碣石右。惜哉神禹功,奠畫遠莫究。遂令五嶺南,別與萬靈斗。我行一停舟,適值風雨候。崩騰心為徨,滉瀁目已瞀。篙師戒前征,薄暮不敢逗。開蓬訝驚湍,宛若群鷺簉。乃知造化神,茲寔亙宇宙。三復忠信言,呼酒聊獨侑。
和兩翁軒。宋代。李之儀。 何處又傳金椀出,幾人爭看玉山頹。幽情不是風期舊,異境難從指顧開。猿鶴已回塵外駕,煙云休造眼中衰。未妨一老同巾履,香火終年謝劫灰。
題鑒園圖。。李宣龔。 事業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那識賞寂寞,但聞簧與絲。我向喜獨游,扁舟弄漣漪。拊檻一片云,鐘山遠平籬。花竹不迎拒,魚鳥無瑕疵。豈惟客忘主,青溪吾所私。中間共出處,就官淮之湄。上瘠民力瘁,百無一設施。鄂渚得再覿,征車方北馳。歸涂望楚氛,微服鹢退飛。陵谷事已改,變遷到茅茨。相逢忽攬卷,不收十年悲。鄭記似柳州,平淡乃過之。夙忝文字飲,可能欠一詩。巷南數椽屋,有枝亦無依。儻免熠耀畏,慆慆還當歸。芳草結忠信,吾言茲在茲。
中秋玩月崇真萬壽宮。元代。張翥。 西風吹月出云端,松柏流光繞石壇。上國山河天廣大,仙家樓觀夜高寒。似聞玉杵鳴玄兔,疑有瑤笙下翠鸞。只把酒杯供醉賞,不知零露滿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