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清代。納蘭性德。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眼前的美好風光是留不住的,在一片溫暖和芳香里,他叉上馬去遠行。想要請柳絲拂動起來遮擋他前進的路,但楊柳樹不是相思樹,怎會懂得我的傷心。
為我們的天涯相隔而倍感痛苦惆悵,這東風為什么留不住這繁華舊夢。身邊還留有當年他所寫的信,但他的馬已經走遠,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和暖和香:伴著溫暖,帶著芳香。
雕鞍:馬鞍的美稱。
倩:請。
煙絲:煙霧籠罩的楊柳。
相思樹:出自典故,后人用于男女相愛,生死不渝之情。
玉顏:指亡妻美麗的容貌。
閑阻,阻隔,此處引申為將來無法相見。
斷帶,斷掉的衣帶。乞句:請求(對方)寫的詩句。
斑騅:身上長著花斑紋的馬。
一系:將馬拴在樹下。
參考資料:
1、小橋流水著.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納蘭詞經典鑒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5:第61頁
2、(清)納蘭性德著.孫紅穎解譯,納蘭詞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02:第163頁
此詞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詞人扈駕東出山海關至盛京,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生出無窮無盡的空虛、寂寞、惆悵之情,于是創作了這首詞抒發滿心愁緒。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納蘭性德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5:第98頁
此詞寫的是兩戀人依依別離的場景,寫出了情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及內心的傷感、惆悵。
上片寫外出游玩之時,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從“和暖和香”、“煙絲”、“垂楊”、“東風”這些意象可知,此時正是春意盎然之時。納蘭并沒有把和伊人離別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從而顯現出在這春光大好時離別的難堪之情,以及自己內心的悲苦?!把鄣罪L光留不住”套用辛棄疾的“有底風光留不住。煙波萬頃春江櫓”,而一個“又”字,則表明分別已經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這個時候,“眼底風光”并不是指風暖花香、楊柳依依,而是指即將遠行的征人。面對騎馬離去的征人,女主角無力挽留,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被煙霧籠罩的楊柳上,請它們遮住征路,以便將征人留住,但垂柳并不是相思樹,它是無情的,自然也不會滿足女主角的愿望。
下片轉換角度,寫自己的失落之情,抒寫征人的傷別之情。伊人舍不得征人,征人更不愿離開伊人,但是圣命難違,征人只能離家遠行,以至“玉顏成閑阻”。此時,征人的心中備感痛苦惆悵,于是開始埋怨東風為什么留不住繁華舊夢,其隱喻的意思就是:為什么幸福不能永駐呢?東風“不作繁華主”正是納蘭無可奈何的感慨。
尾句再次轉換了角度,寫伊人的相思之情,伊人割斷的衣帶上還留有當年她求征人寫的詩句,可如今征人遠行,與自己相隔萬水千山,也不知道他的坐騎現在系在何處。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食檳榔白。。王佐(汝學)。 首夏一夜雨,霜花千苞開。不嫌茅舍貧,清香日日來。徐步探小園,嫩白紛蕤葳。膟膋出腸胃,瓊瑤有根荄。一味紫煙外,百和惟取裁。呼童南園隈,薄采新年栽。靈芽呈雀舌,枸醬剸龍胎。何當赍靈符,浩劫昆明灰。和香一入口,春風行百骸。肺腑畜瘴腥,固結難推排。頃刻發輕汗,清飆掃云霾。豁開胸中天,寸境何恢恢。云漢轉無聲,星斗皆昭回。天機動一闥,天籟鳴九垓。開襟當涼風,灑灑何快哉。
或勸病中不宜數親文墨,醫亦歸咎,題四絕以。宋代。范成大。 作字腕中百斛,吟詩天外片心。習氣吹劍一吷,病軀垂堂千金。意馬場中汗血,隙駒影里心灰。吉蠲筆墨安用,付與蛛絲壁煤。詩成徒能泣鬼,博塞未必亡羊。剛將妄言綺語,認作錦心繡腸。師*尚合余燼,羹熱休吹冷虀。解酲縱無五斗,且復月攘一雞
端午詞·內廷。宋代。晏殊。 披風別殿地無塵,辟惡靈符自有神。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用五河縣孫驛丞行簡秋涼感懷詩韻 其六。明代。鄭真。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斗聲傳雉堞秋。展席恍驚珠露滴,據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