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闌干。霧花吹鬢海風(fēng)寒。浩歌驚得浮云散。細(xì)數(shù)青山,指蓬萊一望間。紗巾岸,鶴背騎來慣。舉頭長嘯,直上天壇。
殿前歡·拍欄桿。元代。喬吉。 拍闌干。霧花吹鬢海風(fēng)寒。浩歌驚得浮云散。細(xì)數(shù)青山,指蓬萊一望間。紗巾岸,鶴背騎來慣。舉頭長嘯,直上天壇。
拍著欄桿,強(qiáng)勁而濕潤的海風(fēng)帶著如霧的水氣迎面撲來,吹得鬢發(fā)飄展。放聲歌唱,歌聲沖天,驚得浮云四散。細(xì)細(xì)查數(shù)重重青山,蓬萊仙境在一指相望間。帶著紗巾像古人王喬那般遨游云空,抬頭仰天長嘯,直上那高高天壇。
殿前歡: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婦孩兒”、“鳳將雛”、“鳳引雛”、“燕引雛”。
江山第一樓:指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內(nèi)的多景樓,有“江山第一樓”之稱。
蓬萊:是傳說中海上的仙山,在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
紗巾岸:紗巾,即頭巾。岸,此指露額。把紗巾掀起露出前額,表示態(tài)度灑脫。
鶴背騎:騎鶴背,此指騎鶴升仙,是化用“王喬騎鶴”的典故。
天壇:王屋山主峰不天壇,相傳為黃帝祈天求雨處,唐代司馬禎在此修行得道。
參考資料:
1、張為才.國學(xué)啟蒙經(jīng)典10·元曲三百首.青島:青島出版社,2009:44
這首曲子創(chuàng)作具體時間已不可考。喬吉一生游歷過很多地方,這首《殿前歡·登江山第一樓》為其登多景樓之作,作者并不著意此樓的描寫,而是借登臨之舉一展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參考資料:
1、趙義山.元曲鑒賞辭典.北京:商務(wù)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2:500
這首曲開頭三句寫出一種曠遠(yuǎn)的境界,進(jìn)入全曲主題。“拍闌干。霧花吹鬢海風(fēng)寒。”作者站在多景樓上手扶著闌干,頓時詩興大發(fā)。這兩句直接切人了“登樓詠嘆”的主題,且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氣勢十分恢弘,開篇立意不凡,故明代朱權(quán)在《太和正音譜》中評價喬吉稱:“喬夢符之詞,如神鰲鼓浪,若天號跨神鰲,噗沫于大洋,波濤洶涌,截斷眾流之勢。”其言不謬。宋代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有言:“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喬吉此句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論語·述而》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中國古代的詩文之中,“浮云”多指那些功名利祿、不足掛心的俗事。喬吉性格驕傲不遜,不肯入俗流,“浩歌驚得浮云散”便充分展現(xiàn)了其藐視現(xiàn)實、孤傲自詡的性格特點。從此處開始,作者的思緒便發(fā)生了轉(zhuǎn)折,開始進(jìn)入一個虛幻的世界,也暗含著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接四句寫作者對神仙般生活的無限向往。“細(xì)數(shù)青山,指蓬萊一望問。紗巾岸,鶴背騎來慣。”“細(xì)數(shù)青山”,暗用“買山”之典,本意指歸隱,作者在這里則借糾表達(dá)超脫情懷。“一望問”謂作者之心境實與仙境一脈相通。求超脫是元代文人一種普遍的心境,喬吉《滿庭芳·漁父詞》有“回首是蓬萊”之句,乃是此心境更明確的表露,可作此句的注腳。而“鶴背騎來慣”則是詩人正以王喬自喻。一“慣”字,下得極灑脫,表現(xiàn)了超脫塵俗之念,遨游于無羈無絆的天地問乃是作者一貫追求的人生至境。表達(dá)作者對那種如同神仙般自由生活的欽羨。
末二句寫作者感覺自己直上天壇,得道成仙。作者以“舉頭長嘯,直上天壇”把這種仙境推向全曲的歸結(jié),收束了全篇。它與“浩歌驚得浮云散”在意脈上相呼應(yīng):擺脫了人間“寒”氣,擺脫了“浮云”的纏繞,詩人的身心便似乎進(jìn)了“天壇”。從“舉頭長嘯”四字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心中無法釋懷的憤懣之情,正因為如此,他才想要擺脫世俗的煩心之事,到達(dá)自由之境。
全曲充滿了一種與前代“登樓”之作所不同的意趣,正是這個總格調(diào)的典型體現(xiàn)。所以曲子深沉,但不悲切;慷慨,但不凄涼。從此曲的酣暢豪爽中,體驗到一種渴望自由的生命之力。然而,喬吉的這種豪放之情,也讓人感到一絲“霧花吹鬢海風(fēng)寒”的冷氣。
喬吉(1280?~1345) 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鐘嗣成在《錄鬼簿》中說他“美姿容,善詞章,以威嚴(yán)自飭,人敬畏之”,又作吊詞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從中大略可見他的為人。劇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三種傳世。 ...
喬吉。 喬吉(1280?~1345) 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鐘嗣成在《錄鬼簿》中說他“美姿容,善詞章,以威嚴(yán)自飭,人敬畏之”,又作吊詞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從中大略可見他的為人。劇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三種傳世。
贈星士陳光大。元代。陳高。 底用里糧去遠(yuǎn)游,只將奇術(shù)動公侯。京都春色濃如酒,三月鶯花滿御溝。
己未九日對菊大醉戲作四首 其三。明代。袁凱。 只今何處無黃菊,醉著茅茨有幾人?賢婦稍能知此意,殺雞為黍莫辭貧。
艷曲十首 其十。明代。胡應(yīng)麟。 淥水蕩漣漪,江南日暮時。吳姬木蘭棹,越女竹枝詞。惱殺橫塘下,紛紛輕薄兒。
首尾吟 其八十三。宋代。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恨月時。見說天長在甚處,照教人老待奚為。嬋娟東面才如鑒,屈曲西邊卻似眉。由此遂多悲與喜,堯夫非是愛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