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
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
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
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壞。
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口業(yè)不停詩有債。
君知五蘊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終未了,不見不聞還是礙。
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怪。
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宋代。蘇軾。 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壞。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口業(yè)不停詩有債。君知五蘊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終未了,不見不聞還是礙。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怪。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
有位詩人窮不可奈,借輛車子搬家卻無物可載。恰如杜甫袋里還有一文錢,買了咸鹽卻買不上青菜。
我如今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好耳朵已聾。
現(xiàn)在有人把螞蟻爬行當作牛斗,我把驚雷閃電只當作耳邊風(fēng)。
自覺近來已經(jīng)變作超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用不著像孫楚那樣去“枕流漱石”,人間禍福都是流水行云。
倏忽當初本是一片好心,見到渾沌沒有五宮十分可憐。他用七天幫助渾沌鑿成七竅,七竅鑿成,渾沌便一命歸天。
飲酒賦詩本是圖個痛快酒后狂言,神仙見怪。人生識字便開始糊涂,寫出了詩文都要還債。
佛家把“五蘊”當作罪惡根源,我已經(jīng)耳聾該可以稍稍心安。
可惜佛門道行我沒有修成,不見不聞還是心煩意亂!
朋友說我作啞裝聾,故作怪濤竭盡譏諷之能。
勸我不要自作聰明多說話,防止有一天耳朵長上頭頂。
⑴秦太虛:秦觀,字太虛。
⑵“借車”句:孟郊《移居》詩:“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p>
⑶“留得”句:杜甫《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⑷杜陵翁:指杜甫,號杜陵野老。
⑸“右臂”句:杜甫《清明》詩“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左耳聾。”聵(kuì):聾。
⑹“人將”句:《晉書·殷仲堪傳》載,殷仲堪的父親曾患過一種奇怪的耳病,聽到床下的螞蟻動,以為是牛斗。
⑺噫(yì):嘆息。
⑻“聞塵”句:佛家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又進一步把這些器官的感覺稱為“六塵”。譬如耳朵是“根”,聽覺(聞)就是“塵”。聞塵掃盡,便是失去聽覺,根性空,便是耳朵這個器官等于無用。
⑼“不須”句:這里翻用晉代孫楚“枕流漱石”這句名言。詩中的意思是,以流水作枕,是為了洗耳。
⑽“大樸”句:《莊子·應(yīng)帝王》說,倏、忽二人在渾沌生活的地方相遇(“渾沌”也是一個人),倏與忽覺得渾沌沒有人們都有的七竅,很是可憐,于是便助人為樂,一天幫渾沌鑿一竅。渾沌本是活的,誰知七竅鑿?fù)辏瑴嗐绫闼懒恕4髽?,謂原始質(zhì)樸的大道。
⑾“六鑿”句:《莊子·外物》說,人的喜、怒、哀、樂、愛、惡這六種情感是“六鑿”,人有各種情緒存在,便是“六鑿相攘”,不得安寧。攘,侵犯,這里指存在。
⑿口業(yè):佛教語,指妄言、惡口、兩舌、綺語。這里喻禍從口出。
⒀五蘊:佛家把色、受、想、行、識稱為“五蘊”,“五蘊皆是賊”和“六鑿相攘”意思相同。
⒁人生一?。褐嘎犛X。差:通瘥,病愈。
⒂佯(yáng):假裝。
⒃額癢出三耳:隋朝傳說,有個叫張審?fù)ǖ男悴?,夜間睡夢中在冥府任記錄。一次,冥官為了獎勵他,在他額頭上也安上一只耳朵。審?fù)ㄐ褋砗?,覺得額頭發(fā)癢,轉(zhuǎn)瞬間果真涌出一只耳朵,比原來的聽覺更靈。于是一時傳為奇事,稱他是“三耳秀才”。但是這只耳朵有如雞冠,頂在額頭上,有損美觀。
參考資料:
1、霍松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97-400
2、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80-81
3、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107-108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四十四歲。這一年,他由徐州改知湖州,三月里動身,四月底到達,此詩即寫于途中。到八月,他因訕謗罪下獄,也就是文學(xué)史上常提到的“烏臺詩案”,這首詩作于“詩案”前夕。
參考資料:
1、霍松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97-400
詩的開頭先從孟郊《移居》詩說起,因為他自己也正在“移居”(由徐州到湖州)。移居顯得如此清貧,于是他又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杜甫的“留得一錢看”這句自慰兼自嘲的話。下兩句轉(zhuǎn)入耳聾。杜甫的另兩句詩:“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左耳聾?!比糁粡淖置嫔蠈ふ?,對得上號的僅是耳聾,可是,他引這兩句杜詩,是想從整個精神上合拍,只有這樣,典才用活?!熬灰娫娙私柢嚐o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這些,都是濃得化不開的牢騷塊壘。
下面便是正面入題,用亦莊亦諧的口氣發(fā)表議論。他說:一般人總是那么提心吊膽,那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我才不哩!“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人家把螞蟻之動看作牛斗,當成風(fēng)雷,他聽來不過是一聲唉罷了。他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他根本就不聽,“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被嫉没际е?,在他思想上已一掃而空,他已不必像古人那段“枕流洗耳”了。詩人這些話是有針對性的,因為自從他離開朝廷之后,多年來憂讒畏譏,不見不聞,反倒覺得潔凈。
接著,他又深一層抒發(fā)感慨說:“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壞。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口業(yè)不停詩有債?!币粋€人若是能渾渾沌沌就好了,一有知識,便有憂患,所謂“人生識字憂患始”,知識愈多,必愈加敏感,這就更壞事了,紛紛擾擾,等于酒后生風(fēng),眼花繚亂,會惹下很多“口業(yè)”。這里,還同時提到“詩債”,很像是針對“烏臺詩案”的讖語,但實際上詩人是不可能預(yù)知的。
再下面,他的感慨愈旋愈深,索性傾吐出內(nèi)心的真情。他說:“君知五蘊皆是賊?!睂κ挛锏拿舾杏谝延泻?,幸而他已耳聾,“人生一病今先差”,盡可不聞不問了。但是,他關(guān)注時政的心還在,一切不聞不問的努力還是會化為徒勞,所以“不見不聞還是礙”,詩人欲求超脫、終究不能超脫的心情至此和盤托出。
詩寫到這里,意思已完全說清了。但為了讓詩人自己和對方都輕松一下,他又強顏為笑,想用幾句詼諧話遮蓋住剛才所觸及的衷曲?!敖窬晌姨匮鹈@,故作嘲詩窮險怪。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币馑际牵耗阈囊晌沂茄b聾,所以寫出這樣險怪的詩來作調(diào)侃,可是,你須明白,你這種過分的聰明,會使你自己受到上天的戲弄,成了“三耳秀才”。
這首詩,恰好總結(jié)了詩人在“烏臺詩案”之前一段時間內(nèi)的思想情緒:他憂讒畏譏,卻又過于“托大”,此時還是“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到烏臺詩案之時,只能“魂驚湯火命如雞”(系于獄中所作)了。他經(jīng)此打擊,創(chuàng)巨痛深,所以在“詩案”以后,詩作的風(fēng)格上以至手法上都有改變,由劉禹錫那樣的喜好諷刺,轉(zhuǎn)而為白居易式的曠達、陶淵明式的恬適——一句話,不再那么天真了。
天真,坦率,是詩人的本性,卻又是他的苦難根源。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張寺簿功父得祠。宋代。釋寶曇。 碧海鯨魚快一逢,不為夜雨泣秋蟲。神交已極天人際,玉立仍馀國士風(fēng)。故壘山川成舊恨,今年桃李著新功。卻應(yīng)袖取經(jīng)綸手,留待君王復(fù)沛豐。
小梅花。近現(xiàn)代。姚鹓雛。 宮車陌。王侯宅,長安城烏盡頭白。彩云收。露盤秋。芙蓉小苑,浩蕩入邊愁。橋陵松柏悲風(fēng)雨。銀榜千門污塵土。擊圓鼙。舞銅鞮。凝碧池前,豪竹復(fù)哀絲。南八指。雎陽齒。壯士車中半生死。佩鈐韜。弭蟬貂。烽明野闊,一戰(zhàn)覆陳陶。彎弓突騎今何有。專閫論功印如斗。布威靈。動歡聲。鳳閣鸞臺,簪筆頌河清。
槐。宋代。蘇軾。 憶我初來時,草木向衰歇。高槐雖經(jīng)秋,晚蟬猶抱葉。淹留未云幾,離離見疏莢。棲鴉寒不去,哀叫飽啄雪。破巢帶空枝,疏影掛殘月。豈無兩翅羽,伴我此愁絕。
再得崇道觀寄王左史。。項安世。 藥鼎無時手自煎,萬囊長在枕頭邊。罪今脫矣從頭白,病已安之用涕漣。始悟舊詩成卦影,只消崇道了天年。故人讀罷知余喜,遙舉真珠百斛泉。
紀懷并引 其四。明代。溫純。 西征將之濟,延頸問闕里。泰山高萬仞,龜蒙亦難儗。有阜迂以曲,沂濟文相似。卦列少昊陵,鐘靈自此始。禱尼應(yīng)如響,頂圬生夫子。匹夫祖堯舜,千載崇廟祀。荊棘故不生,異木森且美。當時手植檜,榮枯關(guān)泰否。呵護煩神明,感通有至理。低佪瞻拜馀,一貫如面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