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橋邊酒數(shù)杯。人影不隨流水去,醉顏重帶少年來。
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不是長卿終慢世,只緣多病又非才。
瑞鷓鴣·期思溪上日千回。宋代。辛棄疾。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橋邊酒數(shù)杯。人影不隨流水去,醉顏重帶少年來。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不是長卿終慢世,只緣多病又非才。
期思溪上的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樟木橋邊飲酒無數(shù)杯。溪水照影,人影卻不隨流水同去。酒醉臉紅,恰似少年青春重來。
蟬聲稀疏,樹林反而顯得格外幽靜,野菊半開,恰有孤蝶輕輕地飛來。不是我學司馬相如有意傲世,只因生來多病又無才。
瑞鷓鴣:詞牌名,又名“舞春風”“桃花落”“鷓鴣詞”“拾菜娘”“天下樂”“太平樂”“五拍”“報師思”等。以馮延巳《舞春風·才罷嚴妝怨曉風》為正體,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四句兩平韻。
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饒市。罷官后的辛棄疾長期居住并終老于此。
響澀(sè):響聲嘶啞干澀。逾(yú):更加,格外。
冷蝶:冷清之蝶,猶言孤蝶。
長卿慢世:漢代司馬相如字長卿。慢世,即傲世,以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世事。
多病非才:據(jù)《唐詩紀事》,唐明皇見到孟浩然,命他誦其詩作。緣:因為。
參考資料:
1、謝俊華.辛棄疾全詞詳注(下冊).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864-865
2、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701-702
此詞當作于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辛棄疾自鎮(zhèn)江歸鉛山之后。作者因罷官閑居,備感落寞無聊,因作此詞抒懷。
參考資料:
1、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701-702
2、吳熊和.唐宋詞匯評·兩宋卷(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510
此詞描寫了作者罷官后落寞、無聊的閑居生活。詞人本有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而如今只能在期思溪上不停地徘徊,在樟木橋邊借酒澆愁;時光流逝,青春不再,身邊只有滯澀的一兩聲蟬鳴、寂靜的樹林、輕飛的冷蝶、半開的菊花,如此情境讓詞人備感落寞、苦悶、無聊。
首韻寫終日惟賞景飲酒自娛,點出“游”與“醉”。“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橋邊酒數(shù)杯”,寫詞人在山之閑適,往來溪上,一日千回,或在橋邊村店,飲酒書杯:可見詞人終日惟賞景飲酒自娛;接韻抒情,緊承上文“溪上”“橋邊”而來,“人影不隨流水去,醉顏重帶少年來”,奇思麗想,而寓少年不再之慨。此韻意境,從起首二句預為地步而來。一“去”一“來”,陡增青春不再、老來無味之感。
過片繪景,“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模擬化用王籍《入若耶溪》詩意:“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靜中有動。此二句以精嚴的倒裝對句所造成的冷寒寂寥之境,表現(xiàn)自己同樣耗散了生命熱力的精神感受。末韻關(guān)合,遙應(yīng)開篇,揭明題旨,運用典故和反語表現(xiàn)了詞人被罷官后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憤懣情緒,傳寫出風骨不改又無歡無味的老年情懷。“不是長卿終慢世”,這里使用典故,詞人以司馬相如自況。《世說新語》注引《高士傳·司馬相如贊》:“長卿慢世,越禮自放。犢鼻居市,不恥其狀。托疾避官,蔑此卿相。”“只緣多病又非才”,這里使用反語,借孟浩然語(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自嘲,說以文章名世的司馬相如傲世,是因其多病又沒有才能,實則是借以委婉表達自己空有報國之能、卻不被任用的無奈和憤懣不平。“多病非才”,似怨責朝廷,非我有意傲世,只因生來多病又無才,以古人自況,自傷自嘆,亦自嘲自憤。
這首詞結(jié)構(gòu)謹嚴,對仗工整,前三聯(lián)對仗,結(jié)聯(lián)放散,且起承轉(zhuǎn)合一如律詩作法。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夏日樓居漫興二首 其二。。王九思。 世泰容吾拙,官閑似隱居。苦吟遲得句,倦讀臥看書。山色憑闌外,花香退食余。老親身更健,千里寄雙魚。
霄漢勛名喜致身,薇垣望重自西秦。心應(yīng)許國終懷赤,鬢為憂民早博銀。
公道定知歸太史,清朝無愧作閒人。從今勘破黃粱夢,習靜虛堂養(yǎng)谷神。
送鄭德新方伯致仕。明代。朱誠泳。 霄漢勛名喜致身,薇垣望重自西秦。心應(yīng)許國終懷赤,鬢為憂民早博銀。公道定知歸太史,清朝無愧作閒人。從今勘破黃粱夢,習靜虛堂養(yǎng)谷神。
過韓氏莊登小閣 其二。宋代。釋道潛。 玉秀蘭芬好弟昆,時來挾冊視田園。囷場古木千章合,彷佛秦人避世村。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jīng)秋渾不解,先春早發(fā)向陽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