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讀李翱文

    讀李翱文朗讀

      予始讀翱《復性書》三篇,曰:此《中庸》之義疏爾。智者誠其性,當讀《中庸》;愚者雖讀此不曉也,不作可焉。又讀《與韓侍郎薦賢書》,以謂翱特窮時憤世無薦己者,故丁寧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以韓為秦漢間好俠行義之一豪俊,亦善論人者也。最后讀《幽懷賦》,然后置書而嘆,嘆已復讀,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與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時,與翱上下其論也刪。

      凡昔翱一時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韓愈。愈嘗有賦矣,不過羨二鳥之光榮,嘆一飽之無時爾。此其心使光榮而飽,則不復云矣。若翱獨不然,其賦曰:“眾囂囂而雜處兮,成嘆老而嗟卑;視予心之不然兮,慮行道之猶非。”又怪神堯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孫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為憂必。嗚呼!使當時君子皆易其嘆老嗟卑之心為翱所憂之心,則唐之天下豈有亂與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時,見今之事,則其憂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憂也?余行天下,見人多矣,脫有一人能如翱憂者,又皆賤遠,與翱無異;其余光榮而飽者,一聞憂世之言,不以為狂人,則以為病癡子,不怒則笑之矣。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歐陽修書。

    譯文

      我開始讀李翱的三篇《復性書》時,心里想:這不過是給《中庸》作的注釋。聰明人理解“性”的含義,不讀《復性書》也知道應當使“性”恢復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讀了《復性書》,也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復性書》不作也可以。又讀他的《與韓侍郎薦賢書》,認為李翱只是時運不通而憤恨社會上沒有推薦自己的人,因此反復述說求賢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這樣。然而他把韓愈比做秦漢間好俠行義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論人了。我最后讀了下《幽懷賦》,然后放下書卷贊嘆,贊嘆后又讀,不能停下來。遺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與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沒有出生在中唐,不能與他共同反復商討他所提出的問題。

      以往與李翱同一時代的所有人,行仁義之道而善于作的沒有誰趕得上韓愈。韓愈曾經寫過一篇賦,不過是羨慕兩只鳥的榮耀,感嘆還沒吃上一頓飽飯罷了。推究韓愈的心理,假如讓他光顯榮耀、生活寬裕,那他就不再感嘆了。像李翱就不是這樣。他的《幽懷賦》說:“眾人喧嘩而紛紛退隱,都感嘆年老和地位卑下;內省自己的心卻不是這樣,只擔心行圣人之道還有不足之處。”又詫異李世民能用一支軍隊取得天下,而后代的子孫卻不能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復河北,為此而憂慮。啊!假使當時的人們都改變他們的嘆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憂國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發(fā)生動亂和最終滅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沒有出生在當今之世,看到當前發(fā)生的事情,那么他的憂慮更嚴重了。怎么當前的人不知憂慮呢!我在世上,見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個像李翱那樣憂慮國事的,又都是職位低和被朝廷貶斥的人,與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昕到有誰講憂世的話,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發(fā)脾氣,就是笑話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無憂國之心,又禁止別人,讓人都不憂國,真是可嘆呀!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歐陽修記。

    注釋

    李翱: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學生。自幼“勤于儒學,博雅好古”,但性格耿直,權貴雖“重其學”,而“惡其激訐”,因此“仕不得顯官”。文章提及的《復性書》《與韓侍郎薦賢書》《幽懷賦》皆為其作品。韓侍郎,指韓愈。

    義疏:古書的注解。

    誠:一作“識”。

    上下其論:討論古今政事的得失。

    一時人:同時代的人。

    愈嘗有賦矣:指韓愈所作《感二鳥賦》。賦中有云:“感二鳥之無知,方蒙恩而人幸。惟進退之殊異,增余懷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飾焉是逞。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鳥之不如。汩東西與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飽食其有數,況策名于薦書。時所好之為賢,庸有謂余之非愚。”“不過羨二鳥”二句:借有人向皇帝獻二鳥事,以抒發(fā)自己不得志的不平之感。

    其賦:指李翱的《幽懷賦》“視予心”二句:唐代自德宗、順宗以后,政治形勢江河日下,戰(zhàn)亂不息,朝廷已失去對全國的控制,人民生活困苦。

    神堯:指唐太宗。唐張文琮《太宗文皇帝頌》即有“配堯登唐”的說法。一旅:一支軍隊,古代五百人為一旅。這里指唐王朝發(fā)祥地的太原部隊。“后世子孫”句:唐代自安史之亂后,河北、河南諸重鎮(zhèn)相繼被藩鎮(zhèn)割據,戰(zhàn)亂不息,唐王朝始終不能收復。

    見今之事:指宋王朝西北地區(qū)不斷受遼和西夏侵犯的現實。

    脫有:即使有。

    參考資料:

    1、樂燎原語文名師工作室編著.高中古文閱讀與鑒賞: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12:第218頁

    2、劉青文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05:第281頁

    讀李翱文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文章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作者時年三十歲,因作《與高司諫書》而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令。歐陽修對當時當政人物“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的作派表示強烈的不滿,于是寫下了這篇散文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參考資料:

    1、唐曉敏著.唐宋八大家故事:群眾出版社,2015.10:第249頁

      作者在全文三大段中,運用多種手法,由遠及近,曲折寫來,逐漸把文章推向高潮,突現主旨。

      第一段用欲揚先抑法。所謂“讀李翱文”,主要是寫讀了李翱的《幽懷賦》后的所感所嘆,但文章在此以前作了層層鋪墊,對比映襯。作者先說讀了李翱的《復性書》的看法。《復性書》是李翱的代表性文章,有上中下三篇,內容是以《中庸》為理論根據,提出人有性和情兩個方面,認為“情有善有不善,而性無不善也”,要求去情復性。作者認為該文寫得不好,只是給《中庸》作注釋而已,理解能力強的人可以不讀它而直接讀《中庸》,理解能力弱的人則讀它也讀不懂,這樣的文章可以不寫。此純?yōu)椤耙帧薄4握f讀了李翱的《與韓侍郎薦賢書》的看法。作者認為李翱不得志時憤于當世無肯薦拔自己的人,故說這番話,如果得志就未必如此;但又說信中對韓愈的“好賢”,僅比之于“秦漢問好俠行義之一豪俊”之所為,評論得很恰當。此為“抑”中有“揚”,以“抑”為主。最后才寫到讀了《幽懷賦》后的贊賞。并為自己和李翱生不同時而嗟嘆不已。經過這樣的先抑后揚,蓄勢襯托,再來表現對李翱的欽佩之情和知己之感,就顯得更加深摯濃烈。

      第二段用抑彼揚此法。這段開始并不直接承繼上文,一下子寫明《幽懷賦》的什么內容感動了自己,而是先插入韓愈文章以為對照,似斷而實連。韓愈是歐陽修傾心推崇的人物,這里就肯定地說:“凡昔翱一時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韓愈。”可是對他寫的《感二鳥賦》則不以為然。韓愈的這篇賦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當時他仕途失意,三次給宰相上書自薦,都未被理睬,后在離長安東歸的路上看到“籠白鳥、白鶴鵒”西行進獻天子者,就有感而作此賦。賦中說:“感二鳥之無知,方蒙恩而入幸。唯進退之殊異,增余懷之耿耿。”作者認為韓愈的賦只是為自己不得志發(fā)牢騷而已,如果他當時能如二鳥之“光榮而飽”,得意作官,就不會寫這篇賦了。此處抑韓文的目的是為了揚李賦,所以接著說:“若翱獨不然”。筆鋒一轉,就引出李翱賦中使作者產生共鳴的那幾句話:“眾囂囂而雜處兮,咸嘆老而嗟卑;視予心之不然兮。慮行道之猶非。”并肯定李翱為河北藩鎮(zhèn)割據的嚴重局勢而引起的憂時之心。歐陽修自己也是個以天下為憂的人,他不滿意那種嘆老嗟卑,僅僅為個人遭遇發(fā)泄不平的詩文,所以把不以個人進退出處為念,唯憂國家治亂安危的李翱引為同調,并結合李翱當時的政治情況,提到系乎有唐一代存亡的高度來加以贊頌。由于文章采取了這種抑彼揚此、對照烘托的手法,使行文更加曲折,而對李翱的稱頌也境界更高,分量更重。

      第三段則用以古聯今法。此文不是為寫讀后感而寫讀后感。作者惜唐是為了悲宋,贊李翱之賦是為了抒自己之情。所以這段一開始就承接前文,由李翱所處的時代聯系到北宋當時的現狀:“然翱幸不生今時?見今之事,則其憂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憂也!”作者生活的仁宗時期比李翱所處的唐代中葉,內憂外患的嚴重程度有過之無不及,可是作者認為當權者中沒有人憂慮時局,不僅自己不憂時,還譏笑打擊憂念國運、改革弊政的人,“不以為狂人,則以為病癡子”。作者揭露批判此種“光榮而飽”的人物的行為心態(tài),鋒芒尖銳而用筆含蓄。最后,作者憤激地說:“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千回百折逼出的這兩句話是文章的點睛之筆,也是題旨所在。全文如此曲折跌宕。層層遞進,由彼及此,由古及今,將作者的憂時之心、憤世之意,盡情吐泄,顯得情辭悲愴,感慨濃烈。

      這篇讀后感屬議論文字,言辭也很尖銳犀利,魯迅就說此文末尾“嗚呼”云云幾句話“悻悻得很”,并把它作為“指斥當路”的“古人并不純厚”的例子之一加以肯定(《花邊文學·古人并不純厚》)。宋代李涂說:“論及時政,子厚發(fā)之以憤激,永叔發(fā)之以感嘆”(《文章精義》二)。還說歐陽修許多文章,“有‘嗚呼’二字,固是世變可嘆,亦是此老文字遇感慨便精神”(同書五一)。這篇文章里就蘊積著他的深沉感嘆,作者憂世而不能的憤慨和對守舊的當權派的指斥,表達得柔中見剛,詩意盎然。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歐陽修朗讀
    ()

    猜你喜歡

    春風習習,春日熙熙。

    鳥啼東嶺上,花發(fā)樹南枝。

    ()

    傅巖曾托畫圖傳,八翼分明夢上天。變化升騰先有兆,從來官第號登仙。

    ()

    窈窕一佳人,鉛華世絕倫。花因解語艷,山入畫眉顰。

    寶髻隨時廣,羅衣逐態(tài)新。坐令幽谷里,無夜不生春。

    ()
    弘歷

    老翁犁把耕新潤,弱婦筐鉤伐遠揚。常在豳風圖畫里,那能辛苦忘農桑。

    ()

    王將托一國,自駕請先生。門外車跡眾,萊妻投畚行。

    ()
    韓雍

    客里逢秋感已深,可堪秋夜對秋霖。江湖未遂希文志,丘壑空懸永叔心。

    云壓戍樓迷畫角,風傳警枕亂清砧。誰憐懷國思鄉(xiāng)處,無限愁腸自苦吟。

    ()
    国产日韩欧美久久|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 伊人丁香狠狠色综合久久|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小说|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爽AV|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久久嫩草影院免费看夜色|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 国产91久久综合|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五月|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