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春水東流。天闊云閑,樹渺禽幽。山遠橫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鉤。桃蕊紅妝渡口,梨花白點江頭。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
折桂令·過多景樓。元代。周文質。 滔滔春水東流。天闊云閑,樹渺禽幽。山遠橫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鉤。桃蕊紅妝渡口,梨花白點江頭。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
滔滔春水向東流去,襯得天空分外廣闊,飄著的朵朵白云也是如此悠閑,在樹梢上停棲著鳥兒遠山仿佛美人的眉黛一般,起伏有致,水面上一片平靜,積雪漸漸融化,正是月缺時分,形似沉鉤這渡口,有桃蕊紅妝點綴,有白色梨花渲染。我的離愁在哪里?別人的離別只是短暫,而我卻如此漂泊,獨自借宿孤舟中。
天闊云閑:天空遼闊,云兒也散去了。
橫眉:美人的眉黛。
消雪:積雪漸漸融化。
桃蕊紅妝渡口:用桃花裝扮過的渡口。
“多景樓”是江蘇省鎮(zhèn)江市的一處寺內(nèi)建筑,具其之所心被稱為“多景”,也是因為它建在山上,地勢高,萬事萬物都可盡收眼底。詩人登高望遠,前文極寫所見景色之美,最后三句一問一答道出哀情,可見此曲采用的是以樂景反襯哀的情的手法。
前三句寫的是整體感受,春水東去,天空遼遠、閑云飄散,視野極其開闊,那樹顯得對么渺遠,那鳥仿佛也都消失了蹤跡。就像是一種脫離塵囂的展望,一片豁然開朗。接著具體寫了所見景物:山如黛、水如鏡、月缺似沉鉤,寓意白晝將盡。詩人依次運用了“闊”“閑”“渺”“幽”以及“遠”“平”“缺”等加以刻畫,句式倒裝,使景物描寫細膩生動。
再把視線住下,桃花梨花紅白相間的景色下是那“渡口”和“江水”,曲至此,已經(jīng)透出離別之情。尾三句便點出真意:“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有如蜻蜓點水一點而出,讓原本沉浸的樂景中的人,哀感頓生。
周文質(?-1334),元代文學家。字仲彬,建德(今屬浙江)人,后居杭州。與鐘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篤,形影不離,故《錄鬼簿》對他有詳細的記載:“體貌清癯,學問淵博,資性工巧,文筆新奇。家世儒業(yè),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性尚豪俠,好事敬客善繪畫,諧音律。所作雜劇今知有四種。現(xiàn)僅《蘇武還鄉(xiāng)》(或稱《蘇武還朝》)存有殘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數(shù)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
周文質。 周文質(?-1334),元代文學家。字仲彬,建德(今屬浙江)人,后居杭州。與鐘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篤,形影不離,故《錄鬼簿》對他有詳細的記載:“體貌清癯,學問淵博,資性工巧,文筆新奇。家世儒業(yè),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性尚豪俠,好事敬客善繪畫,諧音律。所作雜劇今知有四種。現(xiàn)僅《蘇武還鄉(xiāng)》(或稱《蘇武還朝》)存有殘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數(shù)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題樊川杜相公別業(yè)。唐代。錢起。 數(shù)畝園林好,人知賢相家。結茅書閣儉,帶水槿籬斜。古樹生春蘚,新荷卷落花。圣恩加玉鉉,安得臥青霞。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十五。清代。姚燮。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飐輪角,沙葉為蔽昏。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巡卒互譏盜,擊柝催閉門。巷火漸稀滅,防肅及犬豚。居常慎動止,一息堪自捫。麟虎各山藪,于我何仇恩?
鮑融州病足叩謁適遇孝若示融州菊詩和篇次韻。宋代。許及之。 不見融州夏涉秋,居然款對豁羈愁。猶存尊足憐同病,不擊虛舟任打頭。久待一州當斂惠,終煩諸野要營求。我今不啻便應足,獨恨於君百未酬。
贈項子全。明代。朱同。 過門未識子全面,久矣逢人說項斯。宦志已灰更變后,宗枝還念未分時。曾楊近古無神術,盧扁于今有國醫(yī)。尚擬好風吹杖履,夜深雨足剪園葵。
和子瞻濠州七絕涂山。宋代。蘇轍。 娶婦山中不肯留,會朝山下萬諸侯。古人辛苦今誰信,只見清淮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