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漣漪清絕地。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廣寒宮闕人間世。
靄靄春和一海市。鏊戴三山,頃刻隨輪至。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
蝶戀花·海岱樓玩月作。宋代。米芾。 千古漣漪清絕地。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廣寒宮闕人間世。靄靄春和一海市。鏊戴三山,頃刻隨輪至。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
千萬年的漣漪仍蕩漾在這片清凈隔絕的地方,海岱樓很高,往下俯瞰秦淮河的尾端。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著天,天與水合為一體,像是從月亮上的廣寒宮來看下面的人間一樣。
霧色藹藹中出現一個海市蜃樓,巨鰲托舉著三座大山浮出水面,立刻隨著月亮一同出來。月亮圓的像寶珠一樣的時候有很多異樣的氣息,現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顆夜明珠價值千金。
漣漪:實指漣水全境,漣水為水鄉,境內有中漣、西漣、東漣諸水。
海岱(dài)樓:在江蘇漣水。詞人于哲宗紹圣四年(1097)知漣水軍二年。
下瞰(kàn):從高處往下看,俯視。 秦淮:河名。流經南京﹐是南京市名勝之一。相傳秦始皇南巡至龍藏浦﹐發現有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于江﹐以泄王氣﹐故名秦淮。
廣寒宮:月中仙宮。中國古代傳說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靄靄(ǎi):云霧密集的樣子。 海市:即海市蜃樓。
鰲戴三山:巨鰲在水底頂著三座山。系我國古代神話。“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壺、瀛洲、蓬萊,巨鰲或大龜藏于山下“舉首而戴(頂)之”,漂浮的“三山”因而不再移動(詳見《列子·湯問》)。
輪:指代月。
異氣:指天空出現的特異氣象:祥瑞之象,或大氣中的蜃景影像。
夜光:月光。
參考資料:
1、程觀林.萬里西風:豪放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90
2、上海辭書出版社編著.詞與畫 唐宋詞三百首: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49
紹圣四年(1097)詞人知漣水軍(今江蘇漣水),此首《蝶戀花·千古漣漪清絕地》為詞人任內登漣水海岱樓玩月之作。
參考資料:
1、程觀林.萬里西風:豪放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91
《蝶戀花》詞牌一般以抒寫纏綿悱,惻之情為多,似此詞以健筆寫景,而能大氣包舉,攝人心魂,觀之詞史,實為罕見。一字一句是真是實,又迷離惝恍如夢如幻。詞境超邁,意象玲瓏,令人佩服其凌云健筆。
“千古”三句點出海岱樓的地理位置。首句將地名嵌入,有助于晶瑩澄澈意境的塑造。李白《蛾眉山月歌》說:“蛾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蛾眉山月”、“平羌”、“清溪”等詞,均于地名中寓情境,米芾正是借鑒了李詩的這種手法。下闋則以想象、比喻等手法,描繪了明月初升、如夢如幻的水上奇觀。作者描繪海市蜃樓、蓬萊仙山等人間仙境,都是為了營造氣氛,襯托明月,則最后兩句無疑就是點睛之筆,突出了題目“海岱樓玩月作”。詞中寫景之作,有柳永的《望海潮》,寫月之作,有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柳詞重點在于摹寫人間美景,蘇詞重點在于對月抒懷,米芾此作則是以想象的筆調,描繪了夢幻般的月色,在表現上自有其獨特性。
這首詞的上闋,首先從海岱樓所處的地理位置人手。“千古”一句,是對漣水全境的景色的總寫。漣水為水鄉,當時境內有中漣、西漣、東漣諸水,是黃河由淮河入海的必經之地,且東瀕大海,北臨運河,水鄉清絕,故以“漣漪”稱之。然后特出一筆,寫海岱樓之高拔地而起,“下瞰秦淮尾”,形容樓高用了夸張手法。“水浸”二句承“下瞰”而來,轉而描寫碧天浸沉在水中,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聯想到“廣寒宮闕”,這便引出一個“月”字,從而為下闋寫月出作好鋪墊。但“廣寒宮”是由水中碧天聯想到的虛寫,作者的筆墨仍然是傾注于“人間世”,上闋的全部重點均在“人間世”,“廣寒宮”也是為修飾“人間世”而出現的。
詞人在下闋所寫“玩月”。但首句卻不去寫月,而是寫“海市”。但這首詞中的“海市”,并非實寫,寫海才是實際,從而再次為月出作鋪墊。經過再三鋪墊,曲曲折折,月亮終于在千呼萬喚之后出海:“鰲戴三山,頃刻隨輪至。”這兩句寫月出,表面看來是寫“三山”隨月輪而至,月未出時“三山”暗,月出則“三山”明,月亮似乎瞬間移至眼前。這實際上還是寫月,“三山”只是作為月的反襯物出現的。看似“三山”至,實即月輪出,這種筆法實際是借此寫彼。這兩句不僅充滿了神話色彩,而且寫得神采飛動。“頃刻”一詞,寫出了月輪出海時的神氣和凌厲。詞中真正寫“玩月”,只是最后兩句:“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贊美圓月之可貴。這兩句,前句重在其“異”,后句重在其“貴”,由于“異”所以“貴”。一輪明月,不知產生過多少神話,神奇之至,亦美妙之至,月也因此而提高了身價。月在古人眼中是群陰之宗,對其崇拜備至,所以這兩句也包含著作者對于月的種種幻想與評價。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為水墨云山墨戲,煙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鑒別。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為水墨云山墨戲,煙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鑒別。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贈方泉趙侍御巡察應天兼省覲 其一。明代。黃廷用。 我愛瀛洲侶,簪毫玉殿東。朝陽鳴紫鳳,南國避青驄。見說戈鋋急,仍聞杼軸空。隨軒題尺牘,計日獻重瞳。
一戰聊麾十萬師,西來捷報走黃旗。六騾壯騎終須去,九虎將軍亦謾為。
面內疲民元不改,從中勝算自無遺。臨軒想見天顏喜,百辟歡聲動玉墀。
淮西軍大破賊兵連六告捷喜成口號二首 其一。宋代。葉夢得。 一戰聊麾十萬師,西來捷報走黃旗。六騾壯騎終須去,九虎將軍亦謾為。面內疲民元不改,從中勝算自無遺。臨軒想見天顏喜,百辟歡聲動玉墀。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唐代。陳子昂。 邊地無芳樹,鶯聲忽聽新。間關如有意,愁絕若懷人。明妃失漢寵,蔡女沒胡塵。坐聞應落淚,況憶故園春。
初冬有事武闈登三山南樓眺望。明代。盧龍云。 一上層樓寓目寬,南中十月只輕寒。千山雨過林仍綠,萬木霜催葉未丹。騎射此時資講武,蒐羅他日備登壇。漢家頗牧頻推轂,須信封侯事不難。
題舒溪漁隱卷二首 其二。明代。張弼。 春水桃花雙鯉魚,老姜新酒付行廚。丁寧童子休輕剖,甫里先生恐寄書。
千秋歲 贈王子丹麓五十初度,奉次原韻。清代。宋犖。 韋編三換。一石才過半。丘壑性,終難變。傳文洛紙貴,顧曲吳綾賤。便便也,撐腸柱腹皆奇卷。日起花磚晏,短發梳還亂。追往事,休增嘆。杯螯左右手,便是長生愿。君不見,丹樓百尺仙居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