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渾無數。日日滄浪亭畔路。西風林下,夕陽水際,獨自尋詩去。
可憐愁與閑俱赴。待把塵勞截愁住。燈影幢幢天欲曙。閑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樓雨。
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清代。王國維。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渾無數。日日滄浪亭畔路。西風林下,夕陽水際,獨自尋詩去。可憐愁與閑俱赴。待把塵勞截愁住。燈影幢幢天欲曙。閑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樓雨。
江南的秋日的景色就像夕陽一樣快要完了,數數那些景色,卻仍舊很多。我每天都在滄浪亭外夕陽下的樹林中尋找寫詩的靈感。
可嘆的是憂愁總是和閑情一同到來,正想不再憂愁,就看到天已經快亮了。不管是閑暇中的心事,還是忙碌中的滋味,全部都化入西樓外的雨中了。
青玉案:以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為正體,雙調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另有雙調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雙調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等十二種變體。
垂垂:漸漸地。
幽事:幽景,勝景。
渾:仍舊,仍然。
滄浪亭:在蘇州城南。詞人曾在蘇州長期居住。
俱赴:指憂愁和悠閑往往一同涌上心頭。
截愁住:截住愁的倒裝句。
幢幢(chuáng):形容燈光搖擺不定。
參考資料:
1、葉嘉瑩.王國維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出版社,2006:123
2、吳蓓.王國維人間詞閱讀分析——清詞代表性文本閱讀之二: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73
光緒三十年(1904年),王國維在江蘇師范學堂任教,講授倫理學課程,并研究叔本華、康德哲學。這首《青玉案》就是他試圖在文學中“求直接之慰藉”的自我感覺之作。
參考資料:
1、葉嘉瑩.王國維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出版社,2006:123
這首詞貴在委婉曲折。“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渾無數”在意思上就很曲折:“江南秋色”是美麗的,而“垂垂暮”是令人遺憾的;不過盡管如此,在這暮秋的時候還有那么多可以游賞的景物,終歸還是令人高興的。“日日澄澈亭畔路”的“日日”,是強調每天都去,這是因為對那個地方景色的喜愛。但如果結合前邊的“垂垂暮”,則這個“日日”又令人聯想到馮延巳《蝶戀花》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這里邊又令有一種對無常之美景難以割舍的執著之情。“西風林下,夕陽水際,獨自尋詩去“點染出一幅清秀疏朗的“水畔獨吟圖”,獨吟之人顯得很超脫很自得。但是,由“西風”和“夕陽”點染而成的美景,卻透著幾分清清,幾分傷感;而那“獨自”二字,又暗含著幾分寂寞、幾分孤獨。
“可憐愁與閑俱赴”——“愁”和“閑”實在是一對形影不離的老朋友,寄情山水獨自尋詩是“閑”,但只要是“閑”的時候就必然跟來“愁”。既然這個辦法不行,那就是用“塵勞”來“截”:把自己完全投入塵世事務的繁忙勞碌之中,以此來求得對內心之愁苦的暫時解脫。這時候已經“燈影幢幢天欲曙”——夜過去了,白天又來了。接續這個不眠之夜的,仍將是整天的繁忙勞碌,或者是整天的閑愁纏繞。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七言 其二十九。唐代。呂巖。 尋常學道說黃芽,萬水千山覓轉差。有畛有園難下種,無根無腳自開花。九三鼎內烹如酪,六一爐中結似霞。不日成丹應換骨,飛升遙指玉皇家。
南山柳村訪友。清代。陳忠平。 田居半遺世,鵝鴨自成群。偶識成知己,時來喚采芹。村頭歸野鶴,山角響孤云。薄醉渾難覺,悠然戴夕曛。
同樊潤州游郡東山。唐代。皇甫冉。 北固多陳跡,東山復盛游。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擷芳詞 秋柝。清代。周貽繁。 徵輪靜。西風勁。一杯清醑澆愁興。離懷弱。香衾薄。有何紛擾,為誰驚覺。柝。柝。柝。更籌永。銀釭冷。欲眠無寐聲聲警。山城角。街檐落。鳴雞相和,暮蛙頻學。閣。閣。閣。
挽四世伯祖忠襄公詩。明代。毛可珍。 西風憑吊景前賢,豸繡威名著簡編。暫建朱幡辭北闕,獨乘驄馬駐南天。擐躬甲胄平諸峒,橫槊鴻文涌百川。恩渥九重深雨露,越臺遺構擬淩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