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南游俠子,自矜生長邯鄲里。
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常如云,
未知肝膽向誰是,今人卻憶平原君。
君不見即今交態(tài)薄,黃金用盡還疏索。
以茲感嘆辭舊游,更于時事無所求。
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
邯鄲少年行。唐代。高適。 邯鄲城南游俠子,自矜生長邯鄲里。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常如云,未知肝膽向誰是,今人卻憶平原君。君不見即今交態(tài)薄,黃金用盡還疏索。以茲感嘆辭舊游,更于時事無所求。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
邯鄲城南的游俠子,自夸生長在邯鄲里。
經(jīng)過千場放縱賭博后家里仍富,幾處報仇身不死。
家中的歌聲笑語終日鬧紛紛,門外的高車大馬聚集如云屯。
不知該向誰披肝瀝膽,只教人想念那平原君。
君不見如今的交情如紙薄,黃金用盡了還你個疏索。
為此感嘆辭別往日的朋友,眼前的時事功名也無所追求。
且與年輕人共飲美酒,往來射獵來到西山頭。
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戰(zhàn)國時期為趙國的首都。該地任俠之風盛行。少年行: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
游俠子:富于任俠之氣的年輕人。他們重義輕利,樂于助人。
自矜:自夸,自恃。里:故里。
千場:很多的場所??v博:放縱賭博,豪賭。幾度:幾次,幾回。報仇:報復仇怨。
歌笑:歌聲和笑聲。日:每日。紛紛:多而雜亂,接二連三地。
車馬:豪車駿馬。常如云:一作“如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
肝膽:肝和膽的總稱。比喻真摯的心意和勇氣血性。
平原君:這里指戰(zhàn)國時的趙國公子趙勝。因被封于平原(位于今山東省),故有此稱呼,后為趙國宰相。其人講信義,重視人才,曾養(yǎng)食客數(shù)千人。
即今:一作“今人”,泛指如今的人們。交態(tài):人與人相交往所表現(xiàn)的態(tài)度、交情。?。簻\薄。
疏索:冷淡、疏遠。
西山:位于邯鄲西部的山;一說是指邯鄲西北部的馬
以茲:以此。感嘆:一作“感激”,真心感謝。辭舊游:辭去舊日的交游。
時事:現(xiàn)時的事情,適應潮流的事物。無所求:無所追求。
且與:暫且和。
往來:來來去去。射獵:射箭狩獵。西山:指邯鄲西北的馬服山。
參考資料:
1、顧農(nóng),童李君.高適 岑參集:鳳凰出版社,2009:第26頁
2、章培恒,安平秋,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高適岑參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第22
這首詩當作于開元二十一年(733),詩人北游燕趙,從薊北(今河北省北部)回鄉(xiāng)的途中經(jīng)邯鄲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宇野直人,李寅生.中日歷代名詩選 中華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第215頁
邯鄲為戰(zhàn)國時趙國都城,即今河北邯鄲市。《少年行》為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
以上六句渲染“游俠子”豪放的生活,其勢如銅丸走板,風馳電掣。“未知肝膽向誰是,令人卻憶平原君”二句,氣勢陡轉,詩筆轉入對“邯鄲少年”內心的揭示。他們對于縱性任俠的生活遠遠感到不滿足,而希望憑自己的俠肝義膽為國建功立業(yè),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不料,這美好的愿望卻得不到現(xiàn)實社會的理解,反而遭到排斥和壓制。使之不由得神游千古,懷念“傾以待士”,使之能縱橫捭闔,為國排難的平原君。這兩句,充盈著詩人知音難覓的悵惆,功業(yè)難成的憤懣以及對現(xiàn)實的強烈針砭和對歷史的深沉反思!同時,感情的激流也由前面的飛逸轉入沉實,增強了詩歌的頓挫之力。
前半部分詩人借“游俠子”的遭遇來抒發(fā)自己沉淪不遇的感慨,后半部分則以直抒胸臆的議論,將抑郁不平之情進一步表達出來。一開始以“君不見”當頭唱起,提示人們注意:現(xiàn)在世人只按“黃金”的多少來決定雙方“交態(tài)”的厚薄。沒有“黃金”,關系就自然“疏索”(即疏散之意)了。詩人的感情又由前面的沉實轉入激憤,正因他“感嘆”之深,對世態(tài)炎涼體會之切,因此對于“舊游”和“時事”厭惡之極,這樣就有力地逼出最后兩句:“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這樣的結尾看似曠達,與世“無求”,實則正話反說,充滿慷慨之情,憤懣之氣,“宕出遠神”。它不僅以“痛飲美酒”,“射獵西山”(西山即邯鄲西北的馬服山)的豪舉,刻畫出“游俠子”的英武雄邁之態(tài)。而且以一虛字“且”冠在句首,更表現(xiàn)出他睥睨塵世、待時而動的高曠情懷和耿介剛強的性格特征。這樣的曲終高奏,宛若奇峰突起,意蘊深遠,令人回味無窮。因此趙熙批曰:“大力收束,何其健舉!”(《唐百家詩選手批本》)
高適在詩中以“邯鄲少年”(即詩中之“游俠子”)自況,借描寫他們放蕩不羈的生活,和世態(tài)炎涼的際遇,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激憤之情。詩歌寫得豪宕激昂,“氣骨”錚錚,充分體現(xiàn)了高適“以氣取篇”的特點?!缎绿茣じ哌m傳》評其詩“以氣質自高”。所謂“氣質”,即作者的感情極為慷慨激越。此詩借“邯鄲少年”抒發(fā)自己強烈的感情,既有豪氣干云的雄壯之歌,又有直抒胸臆的激越之聲;既有深沉低徊的慨嘆,又有故作曠達的曲終高奏。這種雄壯與低徊,熾熱與深沉的錯綜交織,有力地突出了“邯鄲少年”心靈深處的追求和失望、歡樂與痛苦的復雜感情,從而深刻揭示出“世態(tài)”的“浮薄”。一般說來,七言與五言相比,更難寫得雄贍遒勁,但高適的七言卻寫得“兀敖奇橫”,這正是“氣質自高”使然。
與這種抑揚起伏的感情抒發(fā)相適應,此詩在句式上整散相間,以散為主,用韻上平仄交替,富于變化。如開始兩句散,接著兩句整,后面又回到散。開始四句用低韻仄聲,中間四句用文韻平聲,“君不見”兩句句句用韻,為藥韻仄聲,末尾兩句再回到尤韻平聲。這樣,隨著整散的變化和韻腳的轉換,不僅與感情的抑揚起伏相適應,而且形式上也有整齊對稱之美,縱橫飛動之妙,節(jié)奏鮮明,音調優(yōu)美。文情聲情,絲絲入扣。這些特點,直接影響了后來長篇七古的發(fā)展。
高適。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點絳唇 劉峻度席上聽女郎度曲。明代。宋琬。 子夜清歌,隔簾疑在青天外。瓊簫玉管。莫把鶯喉礙。紗帽籠頭,卸卻殘妝戴。嬌羞壞。廣場無奈。初學男兒拜。
登高。宋代。陳絳。 勸君莫辭滿酌酒,瑤林瓊木皆良友。就中此會難暫忘,一年兩經(jīng)九月九。茱萸含香又滿頭,黃菊飄英再盈手。清歡未見玉山頹,高空任待金烏走。落帽聲名何足取,孟嘉一會登龍首。梅仙耳熱遺我詩,詩筆如椽膽如斗。
與金水相約詠世界杯限以“九佳”前十二字為韻。。熊盛元。 卅二煙塵迷亂眼,綠茵坪上影清佳。沸天潮涌高千尺,喝彩聲喧震六街。問鼎紛馳稱霸念,追風端賴踏云鞋。群夷礪志摩星月,諸夏無緣奪獎牌。漫道振興龍入海,爭禁羸弱骨如柴?銷殘終古英雄氣,輸與當今琥珀釵。每向大人空說劍,初遭小挫便收靫。孤窗反省知誰肯,列國周游請自差。戰(zhàn)敗心頹藏玉闕,酒酣肩聳拍洪崖。險灘高峽應難渡,絕技神工豈有涯?揮袂欲驅三里霧,舒眸更上一重階。銀屏伴我消長夜,遙共居庸數(shù)子偕。
送堪輿饒少峰歸豫章。明代。林熙春。 廿載南游訪十洲,半肩劍履遍瀛州。繇來世族推高第,直為親塋下一籌。云鎖絲綸騰白鶴,江環(huán)風木臥青牛。渭城何計遲橋梓,綠蟻尊前水驛舟。
鯽鳉鯖鱖魚圖為王菊堂賦四首 其三。明代。陳璉。 秋水湛然清,人間無數(shù)罟。游鯖時往來,鱗鬣凈堪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