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憐長嘆。幾翻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
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清代。納蘭性德。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憐長嘆。幾翻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天高氣爽的秋季,彩云最容易被風吹散開去,燕子聽到滿腹心事之人的長嘆,也會感到憐惜,幾次離合總是沒有來由,讓人感到時而憂愁,時而溫馨。
歸雁飛來的時候。霜期已經到來,可以托大雁把書信帶給那遠行的人嗎?還是不要想以前的那些事了,暫且倚著繡枕看那西下的落日吧。
虞美人:詞牌名,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 “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僝僽(chán zhòu):煩惱、愁苦。
“歸鴻”二句:香箋(jiān):指散發有香氣的信箋。紅蕤(ruí):紅蕤枕。傳說中的仙枕,此處代指繡花枕。欹(qī):斜著。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輝注評,納蘭詞賞析: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04:第57頁
2、(清)納蘭性德著.孫紅穎解譯,納蘭詞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02:第139頁
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載:“以戀人口吻作寄友詩,亦釋家常伎。此闋實為寄顧貞觀詞。性德康熙二十三年春寄顧貞觀書云‘杪夏新秋,準期握手’,即詞‘舊約霜前至’事;詞‘幾番離合’句,亦與梁汾曾數度南返合。詞或二十三年春隨書以寄。”
參考資料:
1、閔譯平編.納蘭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崇文書局,2015.07:第169頁
這首詞是從閨中人的角度寫的,寫她想思的愁情難耐,寫她痛苦矛盾的心理。
上片寫二人總是輕易地分離,且沒有任何緣由。“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憐長嘆”,是說彩云易散,好景難留。獨居深閨盼人歸的女子滿腹心事,想起歡聚時的溫馨和離別時的不舍,她不免一會兒歡喜,一會兒憂愁正滿腹心事,卻又見北燕南去,直惹來聲聲長嘆,連燕子都覺得自己可憐:“幾番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雖然每次的離合沒有什么原因,但每次卻都帶來一次傷感,相逢時又更加親近。
下片首二句寫他又一次爽約,連書信都沒有寄來。“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句中還可以讀出些許怨恨,是說當初分別的時候。雖然曾定好霜期之前就會歸來,但在回來之前。應該寄封書信來一解自己的相思之苦啊。“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兩句是女子的自我安慰之語,看似自我解脫,實透露著無奈和傷感。這是整首詞最妙之處,女子愁罷嘆罷,忽而覺得自己的情緒有些莫名其妙,于是自我安慰、自我開解一番,索性側身看那夕陽去。這般極富生活化的場景真實得仿佛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妙趣沖淡了愁苦,感傷中又帶著幾分難察的俏皮。詞的婉轉味道因而又平添了幾分,這比起說來說去只有“思念”二字的詩詞更容易貼近人心。
全詞明白如話,短短兩片詞,閨中女子相思甚苦、愁情難耐的矛盾心理躍然紙上。而這一番小女子的細膩心思、扭捏姿態卻出于一個男人筆下,讓人不得不感嘆納蘭容若的情愫之敏感、體物之細微。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馀思。明代。郭之奇。 或歌或罷有馀思,不可如何賦遠而。日月驚心成老大,風云逼眼動愁悲。人間美景當頭錯,山背煙容覿面欺。斗室何關終古事,此中惆悵復誰知。
離維揚。宋代。宋伯仁。 不為鱸魚憶故鄉,只緣心事近重陽。鬢絲添得三分白,空被黃花笑一場。
鷓鴣天 星洲寄港桐伯。。趙文漪。 離火由來虛在中。萬方多難獨從容。金人十二何勞鑄,偃武修文仗乃翁。游六藝,列三公。童顏皓首傲爐峰。歲除弟子南荒到,好獻屠蘇酒一盅。
江上四哀詩 其四 葉山人元階。清代。姚燮。 葉君乎仲蘭,果以憂郁死。平生千載期,一朝成逝水。自與弱冠交,百間不踰始。直恐寢食離,若將性命委。每約潛深山,十年讀經史。動因多事故,飄泊異行軌。邇聞君病劇,吾已客千里。誰知慰問書,竟作墓前誄。意外得兇訃,有淚不能弭。黯絕一寸心,若墮九淵底。慘爾兄弟殂,煢煢各無子。大祧懸千鈞,危哉一發恃。可憐伯道賢,遽等若敖鬼。身后馀遺文,茫茫付誰氏?遙知湖上樓,敗葉飄故紙。咄嗟眼中人,存者尚有幾。降殃必及善,天道或未爾。豈我葉仲蘭,竟以憂郁死。
趙昌海棠圖。元代。金涓。 銀燭燒殘夢未回,舊家庭院已荒苔。玉簫聲杳人何處,惟有東風燕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