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應(yīng)知否。任枕函云墜,離懷半中酒。雨聲樓閣春寒里,寂寞收燈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時候。
嬌懶強拈繡。暗背里相思,閑供晴晝。玉合羅囊,蘭膏漬紅豆。舞衣疊損金泥鳳,妒折闌干柳。幾多愁、兩點天涯遠岫。
探芳信·為春瘦。宋代。吳文英。 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應(yīng)知否。任枕函云墜,離懷半中酒。雨聲樓閣春寒里,寂寞收燈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時候。嬌懶強拈繡。暗背里相思,閑供晴晝。玉合羅囊,蘭膏漬紅豆。舞衣疊損金泥鳳,妒折闌干柳。幾多愁、兩點天涯遠岫。
“為春瘦”三句,點明為“春情”而瘦矣。此言詞人因春至而牽動相思情,并且被這“春情”纏綿得瘦弱不堪甚至比初春時,光零零的瘦削的梅花枝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詞人說:不知道我的這份相思情,伊人(即“花”)知道不知道?“任枕函”兩句,寫孤寂狀。言詞人哀傷離別,獨飲悶酒已至半醉,恰遇信使至。拿到這信函,想拆又怕看到里面的離別之言,所以更添一層愁緒,復(fù)又飲酒,不禁大醉。于是他就散亂著束發(fā),枕著尚未打開的信函睡著了。“雨聲”四句,今別離昔歡聚適成對比。詞人說:言在這初春的寒夜里,雨聲淅瀝更使睡在小樓中的詞人覺得寂寞難受,又想起我倆從前艷春時節(jié),外出斗草、探花的歡娛時刻,真不啻天壤之別矣。上片重在描述詞人自己的“春情”。
“嬌懶”三句,轉(zhuǎn)而述愛人的“春情”,這也是詞人推己及人的想當然耳。言她白天時一定閑得無聊,勉強拿起繡針刺繡,不一會又走了神,背地里又惹起了無限相思。“玉合”四句,女人相思中的細節(jié)描繪。言伊人細心地用蘭花膏浸漬起相思豆珍藏在玉合中,并將玉合放置在彩色繡花囊里;又因為兩情分離,令她無心歌舞,所以將舞衣疊好藏起來,即使因此而損壞了舞衣上的泥金鳳凰飾品,也顧不上了;她獨自倚欄而呆思,忽見欄干邊的柳枝已經(jīng)發(fā)芽,心知春已來臨,更激起她的妒春心情,所以恨恨地折斷柳枝泄憤。這真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叫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的意境,離別之苦,由此可見。“幾多愁”一句,總合兩地愁緒。詞人說:我們倆的離愁別恨,就是因為被這眼前的春雨,綿綿的遠山分隔成天各一方啊!下片重在描述愛人的“春情”。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貽子相。明代。王世貞。 薄祿藏吾道,移官拒物情。簿書空自老,衣食自難輕。漸削崢嶸跡,誰探黯淡名。語君無一可,只是學歸耕。
霜后紀園中草木十二絕 其六。宋代。范成大。 牡丹初剪時,已具新花眼。代謝不容發(fā),笑殺鐵門限。
慈竹。宋代。王令。 不求丹鳳食,不學景龍吟。自有慈仁意,相依歲月深。潛符君子道,可媿世人心。徒爾秋郊外,青青數(shù)畝陰。
掉臂兵叢自在行,歸來依舊一書生。酒邊結(jié)客千金盡,帳下翻瀾四座驚。
莫惜華年今冉冉,但期民物各平平。春寒喜孕新桐熟,二月江濤撼霧城。
奉和劉泗英四十六歲生日感懷即步元韻辛巳。近現(xiàn)代。常燕生。 掉臂兵叢自在行,歸來依舊一書生。酒邊結(jié)客千金盡,帳下翻瀾四座驚。莫惜華年今冉冉,但期民物各平平。春寒喜孕新桐熟,二月江濤撼霧城。
寧皇御舟。宋代。黃洪。 龍舟大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jié)儉圖。三十六年安靜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中秋下浣次計幕諸公佳什之韻。。趙善括。 駒隙匆匆不暫留,誰能宴坐學裴休。君攜嘉客江亭醉,我泛扁舟楚澤秋。水浸斜陽紅影濕,煙橫疊巘翠光浮。何時再卜秋屏約,共踏西風爛熳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