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轎兒寬。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難。
今夜江頭樹,船兒系那邊。知他熱后甚時眠。萬萬不成眠后、有誰扇。
南歌子·萬萬千千恨。宋代。辛棄疾。 萬萬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轎兒寬。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難。今夜江頭樹,船兒系那邊。知他熱后甚時眠。萬萬不成眠后、有誰扇。
心中有千千萬萬種惆悵,眼前是重重疊疊的山岡。旁人都說我坐的轎子寬敞。不知道它擋住了我望他的目光。
今夜江頭那一排樹行,船兒一定停泊在那地方。天氣這么炎熱,不知他什么時候才能進入夢鄉。他怎么也睡不著的話,又有誰為他打扇送涼。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隋唐以來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義,大體屬于小曲。調名本自漢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句,取淳于棼事。”
轎兒寬:轎子大,指當了大官。
不道:不想,不料。他:指轎兒。伊:第三人稱代詞,此指詞人所思者心目中的他。
船兒:指賣唱女子所乘的小船。
后:語氣助詞,約略相當于“啊”。
參考資料:
1、饒少平.歷代艷體詩歌精華:華夏出版社,1996:439
2、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詞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72
淳熙五年(1178年)秋。作者由大理少卿轉任湖北轉運副使,臨安赴湖北任職的路途上作下了此詞。
參考資料:
1、中山大學中文系.蘇辛詞精萃:廣東省出版集團,2008:170
上片極言相離相思之苦。“萬萬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對偶整飭,如平地起高樓,突兀而起,在黃昏日暮,眼前所見重疊起伏綿延不斷的山若隱若現猶如內心千千萬萬難以排遣的愁情恨意。以山象征愁,氣氛渲染得極為濃重。三四句以怨恨的語調出之。詞人南歸短短十年輾轉幾任,一直無法實現其心中宏偉抱負。如今又是人在羈旅,眼望中原,更添愁恨。路邊行人言說我的轎兒太寬,影響其正常行走。在詞人看來,是行人遮擋住視線,讓他看不到那化作萬萬千千恨意的重山。更見出戀情之深與分離之苦,隱寓今后會面之難。
下片從設想對方現在的情狀這一角度下筆,全系心理描畫,設想虛擬之辭。起句“今夜江頭樹,船兒系那邊”轉移詞意,從陸路寫到水路,日晚泊船喻詞人如小船四處飄泊、停靠。煞拍表面寫因天氣炎熱而難以入睡,實寫其內心因壯志難酬而久久難眠。詞人一想對方今宵船泊何處,二想對方熱不成眠,三想無人為之打扇。“三想”依次層進,愈想愈深細,關心備至,體貼入微,亦是情意癡絕之辭,更為具體地表現了作者對戀人的關切。連對方怕熱不能成眠,不能成眠而又無人為其打扇都設想到了,可謂情意纏綿,想念癡絕。
前半片寫離別之怨、離別之恨,設為許多無理之辭,看似怪奇,但對愛人的真摯感情不啻如同從心田沖決釋放,顯得非常自然。后半片從女性角度設想別后男子的生活情態,三個設想,依次而遞,層層加細,表現了女性特有的柔韌細膩心理和對愛人體貼入微、關懷備至的至情。本詞作為稼軒詞中少見的抒發婉約感情的詞篇,在揭示女性特有的隱微難明的心理上顯得很有特色。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即事。元代。項炯。 江南水闊疑無地,漢北風高忽似秋。鴻雁定應驚悄悄,麒麟何許泣幽幽。步兵阮籍唯耽酒,隱士龐公不入州。敢饜朝盤惟苜蓿,封侯渾是爛羊頭。
正月四日喜許氏女得甥。明代。沈周。 汝寡無丁男,托命惟一女。活世真廢人,盲瘖無乃是。今年女有育,正月利弧矢。乃是四日生,六日方聞喜。得報訝其遲,隔縣本非邇。老夫笑滿面,賀汝似得子。他人視則甥,在汝則子比。緣情遂亡分,慰眼并遺氏。在我固稱彌,因汝喜切已。婦人曷持家,嫠煢粗有恃。身后饗粢盛,其氣尚有以。汝夫在地下,不為敖氏鬼。譬如委霜草,今為春風起。復如涸溝魚,一夜漫春水。只憂不曾生,既生長易矣。便須買書本,教自孩提始。成人無他圖,讀書而已耳。
瑞峰院夜語奉酬鄭簿。宋代。林亦之。 百級上層巒,呼鐙同所歡。瓷杯真有道,行李似無官。妙語勝熊掌,疎才愧鹖冠。古人相見意,不作酒肴看。
持二十五輪頂彌陀蹈蓮葉贊。宋代。釋慧開。 機輪才轉,作者猶迷。頂
從駕觀講武詩。南北朝。庾信。 校戰出長楊。兵欄入鬬場。置陣橫云起。開營鴈翼張。門嫌磁石礙。馬畏鐵菱傷。龍淵觸牛斗。繁弱駭天狼。落星奔驥騄。浮云上骕骦。急風吹戰鼓。高塵擁貝裝。駭猿時落木。驚鴻屢斷行。樹寒條更直。山枯菊轉芳。豹略推全勝。龍圖揖所長。小臣欣寓目。還知奉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