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一幀荊關畫,誰打稿,斜陽下?歷歷水殘山剩也。亂鴉千點,落鴻孤煙,中有漁樵話。
登臨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淚盈把。自古有情終不化。青娥冢上,東風野火,燒出鴛鴦瓦。
青玉案·天然一幀荊關畫。清代。顧貞觀。 天然一幀荊關畫,誰打稿,斜陽下?歷歷水殘山剩也。亂鴉千點,落鴻孤煙,中有漁樵話。登臨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淚盈把。自古有情終不化。青娥冢上,東風野火,燒出鴛鴦瓦。
是誰在構思打稿,畫出一幀像荊浩、關同所作的圖畫?那夕陽下,分明是殘山剩水,上面亂鴉千點落鴻哀怨,漁樵們談論著盛衰興亡的閑話。
我登高臨遠,也不禁為秋景悲傷,對著平原野草熱淚盈盈而下。自古以來有情者至死不化,你看那青娥墓下春風野火,也只是燒出鴛鴦雙瓦。
青玉案:詞牌名。雙調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亦有第五句不用韻者。
幀(zhēn):圖畫的一幅。荊關:荊,指五代時畫家荊浩;關,指荊浩弟子關同。荊、關均以山水畫名世。
打稿:起稿。
歷歷:分明可數。水殘山剩:同“殘山剩水”,指亡國或變亂后山河殘破景象。
落鴻:即孤鴻。鴻,鴻雁。
漁樵話:漁父與樵夫的閑話。
悲秋者:傷心人。
盈把:滿把。把,一手握取的數量。
青娥冢(zhǒng):王昭君墓。
鴛(yuān)鴦(yāng)瓦:由兩瓦片一俯一仰合成者。
參考資料:
1、戴 燕.歷代詩典.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5:988
2、郭彥全.歷代詞今譯.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544
此詞大約寫于順治(清世祖年號,1644—1661年)末年或康熙(清圣祖年號,1662—1722年)之初。當時顧貞觀到湖北的楚黃官署去探望姐姐顧貞立。其時清初社會動蕩尚未結束,臨水登山,更激發了詞人的家國之痛,易主之悲,于是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傅秋爽.涵韻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583
此詞的上片,重在寫景,通過描述觸目所見之景,傳達出心中的感傷之情。
首句作者以贊美口吻將河山勝景比作五代時大畫家荊浩、關同的山水畫卷,充滿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贊嘆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第二句筆鋒陡轉,指出這美好景色已因歷經戰火而殘破不堪。一揚一抑,傷時憂國之心畢見。“歷歷”句徒然一抑,戰爭給這大好山水留下分明可數的傷痕:處處可見殘破之狀?!皝y鴉”三句,是對殘山剩水的渲染和補足,渲染出離亂、饑饉、荒寒的冷色調,加深了山河衰敗,民眾流離的感嘆。末句雖沒有道出漁樵對話的具體內容,但易代之悲,破國亡家之痛已是不言而喻。
詞的下片,則重在抒情,抒寫出“登臨”之下所觸發的悲傷怨苦,同時也是上片“漁樵話”的繼續,順勢將自己因家國淪落而淚灑荒原野蔓之間的悲痛盡落紙間,同時把自己對家國的熱愛用“自古有情終不化”表白得淋漓盡致。換頭二句,緊承上片“漁樵話”的興亡之感?!白怨庞星榻K不化”,是極為重要之句,它既說明了淚灑荒原的感情內因,又進而強調了這種感情的貞堅不化。末三句,則將這種緬懷故國之情形象化,具體化。詩人以此墳頭之草不死、墳頭野土不散的意象,來表述湊結心頭“終不化”的怨苦之情,凄艷絕倫,不同凡響。
詞的上片前三韻,一揚一抑,深沉悲慨已溢見筆端,傷亂憂國心躍現。下片變為主觀抒述,聚焦點在“自古有情終不化”之“化”字上。結之以鷺鴦瓦、青娥冢,凝結心頭之怨苦,被意象烘托得極凄苦、極悸動,也極見凄艷美。上片下片的收縮都以三個相應觀照句,效果均佳。
此詞平直中見委婉,議論中寄深情,是寫景,也是詠史,它把古代軍閥混亂造成的罪惡,活生生展現在讀者面前,比一般詠史之作更為感人。詞雖從寫景入手,卻蘊含著特定時代的沉思哀苦,因此產生一種凄厲、驚心的效果。
顧貞觀(1637-1714)清代文學家。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峰,亦作華封,號梁汾,江蘇無錫人。明末東林黨人顧憲成四世孫??滴跷迥昱e人,擢秘書院典籍。曾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納蘭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讀書終老。貞觀工詩文,詞名尤著,著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顧貞觀與陳維嵩、朱彝尊并稱明末清初“詞家三絕”,同時又與納蘭性德、曹貞吉共享“京華三絕”之譽。 ...
顧貞觀。 顧貞觀(1637-1714)清代文學家。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峰,亦作華封,號梁汾,江蘇無錫人。明末東林黨人顧憲成四世孫??滴跷迥昱e人,擢秘書院典籍。曾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納蘭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讀書終老。貞觀工詩文,詞名尤著,著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顧貞觀與陳維嵩、朱彝尊并稱明末清初“詞家三絕”,同時又與納蘭性德、曹貞吉共享“京華三絕”之譽。
甘露寺多景樓。。劉璟。 南連吳會北維揚,俯瞰江流萬里長。甘露舊從天上落,慶云時傍日邊翔。鶯啼淑景園花媚,龍蟄清秋海氣涼。前代英雄籌策處,至今人事幾興亡。
次韻昌甫聞予過仲益見寄。宋代。韓淲。 離群常恨不能佳,桂到秋深處處花。幽討既尋泉水矣,傍搜豈忘月軒耶。翁留觴酌時煨栗,友為爐熏更作茶。不是襟期安得此,世間馀事我何加。
詠懷。。曹家達。 幽意值所適,冶游良未然。木末搖東風,溪水鳴濺濺。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賢。豈不愿安靜,逼抑成沸煎。不見魏唐睢,挺劍秦王前。
詠青溪石壁。宋代。陳與義。 青溪宜曉日,曲處千丈晦。天開蒼石屏,影落西村外。虛無元氣立,明滅河漢對。人行崢嶸下,鳥急浩蕩內。向來千萬峰,瑣細等蓬塊。老夫倚杖久,三嘆造物大。惜哉太史公,意短遺此快。更欲訪野人,窮探視其背。
正月四日喜許氏女得甥。明代。沈周。 汝寡無丁男,托命惟一女?;钍勒鎻U人,盲瘖無乃是。今年女有育,正月利弧矢。乃是四日生,六日方聞喜。得報訝其遲,隔縣本非邇。老夫笑滿面,賀汝似得子。他人視則甥,在汝則子比。緣情遂亡分,慰眼并遺氏。在我固稱彌,因汝喜切已。婦人曷持家,嫠煢粗有恃。身后饗粢盛,其氣尚有以。汝夫在地下,不為敖氏鬼。譬如委霜草,今為春風起。復如涸溝魚,一夜漫春水。只憂不曾生,既生長易矣。便須買書本,教自孩提始。成人無他圖,讀書而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