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寒催客棹,載酒去、載詩歸。正紅葉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橋話別,悵薜蘿、猶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夢,帝城幾度斜暉。
回首處,只君知。念吳江鷺憶,孤山鶴怨,依舊東西。高峰夢醒云起,是瘦吟、窗底憶君時。何日還尋后約,為余先寄梅枝。
木蘭花慢·別西湖兩詩僧。宋代。盧祖皋。 嫩寒催客棹,載酒去、載詩歸。正紅葉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橋話別,悵薜蘿、猶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夢,帝城幾度斜暉。回首處,只君知。念吳江鷺憶,孤山鶴怨,依舊東西。高峰夢醒云起,是瘦吟、窗底憶君時。何日還尋后約,為余先寄梅枝。
鴻飛。煙水氵彌氵彌。
詞的上半闋寫主客晤對的清歡。一起三句將詩酒清游的勝概寫出,便有一種籠罩全篇的力量。“嫩寒催客棹”,不說自己起了游興,而說是好天氣催動了我的作客之舟。這種擬人化的寫法,突出了風日之美,有一種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嫩寒”,已被人格化,一個“嫩”字給瑟瑟的輕寒賦予一種令人愛賞的色彩,是通感技法的又一佳例。
“紅葉”兩句,復筆寫景。山上是滿林紅葉,石間有潺潺清泉,繪聲繪色,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漱石”一句,不只是寫出了水漱石根的清幽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向往山林的歸隱心曲。盧祖皋在此用典,就將一種脫落簪紱,息影山林的心愿訴諸其中了。“多少心期”,即多么快慰的意思。<
當讀者正隨著詞人的妙筆徜徉于林泉清美的意境中時,作者卻將我們帶入了這樣一個神奇的世界,即天竺寺后有三生石,與冷泉亭、合澗橋相距不遠,是有名的景觀。然而詞中所述,不限于景物的鋪陳,而是一種兩面關(guān)合的用典。作者寫帶有佛家輪回色彩的傳說,除了符合杭州實景而外,還切合對方的和尚身份,好像這眼前的景物與兩位詩僧,都是前生所熟知的,都是具有宿緣的。盧祖皋在此強調(diào)了他對這種山林清致的向往和依戀。“依薜蘿猶惹翠云衣”,個“惹”字尤能將無情草木化為有情。作者這樣運筆,不但使文氣跌宕,富有變化,而且還能喚起人們綿綿無盡的離情別緒來。歇拍兩句,再將筆勢收攏,點出今番之帝城醉夢,不如溪山之云水徜徉。“不似”意即“不如”。從這里我們可以想見作者那顆高尚的心靈在追求著一種清遠,超脫,然而現(xiàn)實的黑暗齷齪,使他轉(zhuǎn)向山林,轉(zhuǎn)向自然,去尋求人性的復歸。
下片設(shè)想離別后的思念,文筆活潑,妙喻聯(lián)翩,意思是說:鴻鳥已飛向煙水茫茫的遠方,只有你們才知道它留下的痕跡。這是以鴻鳥比喻自己漂泊無定的行蹤。接下去,作者以錯綜之筆就自己與詩僧兩面關(guān)鎖寫來,脈絡(luò)清晰。“吳江鷺憶”,指作者的去處。“孤山鶴怨”,指二僧掛搭之地。林和靖梅妻鶴子隱于孤山,與二僧相近,故移以指二僧。這樣寫來便覺清超,也顯示了詞人高超的功力。
“高峰”句妙在奇思,高峰云起,并不稀奇,一經(jīng)“夢醒”二字點染,便成了奇筆。把朝云出岫比作高峰睡醒,詞人以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山河。“瘦吟”句是寫對詩僧的憶念,暗用李白《戲贈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瘦”字又形象地表達了相思的苦懷。歇拍二句,自相問答,饒有趣味。什么時候再相聚會呢?那就請你寄來報春的梅花吧。這樣的結(jié)尾,更顯得雅致,有韻味。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
盧祖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夜來風雨,信天涯、一樣清明寒食。冶翠嬌紅渾見慣,夢里鄉(xiāng)愁如織。
冢臥狐貍,灰飛蝴蝶,到處殘鵑泣。空城潮打,東邊淮月無色。
念奴嬌?巴山坐雨,久不得舍弟書。近現(xiàn)代。陳匪石。 夜來風雨,信天涯、一樣清明寒食。冶翠嬌紅渾見慣,夢里鄉(xiāng)愁如織。冢臥狐貍,灰飛蝴蝶,到處殘鵑泣。空城潮打,東邊淮月無色。籬落一樹荊花,移栽何地,荏苒春消息。萬里麻鞋三尺劍,吟望低垂頭白。峽束灘危,城欹樓迥,霧滿江南北。哀猿斷續(xù),為余啼破空寂。
詠貫華閣。。王鏡寰。 為傍巖腰筑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cè)帽填詞韻事傳。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jié)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禪。
長恨辭 其二。清代。孫原湘。 病中密誓淚紛紛,細喘如絲語不分。到死未能忘子建,佗生應(yīng)得配參軍。玉簫果許常為媵,神女何辭暫化云。只是費伊方寸血,相如新誄卓文君。
萬壽觀。宋代。陳大方。 石林和月俯清流,一點紅塵不許留。青鳥豈傳金母信,彩鸞應(yīng)返玉皇樓。苔鋪翠點仙橋滑,松積香梢徑路幽。午夜鶴松頂天露,道人睡覺滿天秋。
悼玉溪。宋代。張九成。 長年聞老病,終日擁柴門。冷落田文飯,凄涼北海樽。功名看似夢,術(shù)業(yè)付諸孫。慷慨臨終語,精誠徹九閽。
《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 其七。清代。陳虔安。 德讓珠巖合我收,誰知倭寇復棲留。申言割地窺齊魯,無計籌邊想富歐。熱血諸生甘廢學,驚心列碎誓同仇。誰知大帥臨城下,忍割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