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秋,吳山夜。
愁隨潮去,恨與山疊。
寒雁來,芙蓉謝。
冷雨青燈讀書舍,怕離別又早離別。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些些。
普天樂·浙江秋。元代。姚燧。 浙江秋,吳山夜。愁隨潮去,恨與山疊。寒雁來,芙蓉謝。冷雨青燈讀書舍,怕離別又早離別。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些些。
錢塘江邊,吳山腳下,正值清秋之夜。離愁隨江奔涌去,別恨似吳山重重疊疊。北雁南來,荷花凋謝。清冷的秋雨,燈盞的青光,更增添了書齋的凄涼、寂寞,怕離別卻又這么早就離別。今晚且圖一醉,既然明朝終將離去,還是忍耐一些。
浙江:即錢塘江。為蘭溪與新安江在建德會合后經杭州入海的一段。因為通海,秋天多潮,以壯觀著稱。
吳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錢塘江北岸。
寒雁:秋分后從塞北飛到南方來過冬的大雁。
青燈:即油燈。因發光微青,故名。
寧奈:忍耐。些些:即一些兒。后一個“些”字讀sā,語尾助詞。
姚燧這首小令,是一首離別之作。周德清將它選入《中原音韻·正語作詞起例》,題作“別友”。可見,當時就已膾炙人口。
此曲大半篇幅極寫愁恨,雅致精麗,最后三句忽然縱筆作曠達語收束,正顯出曠達放逸之本色,此是元代曲家與前代詞人不同之處。
姚燧。 元文學家。字端甫,號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能文,與虞集并稱。所作碑志甚多,大都為歌頌應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輯有《牧庵集》。
登姑蘇臺。宋代。釋行海。 姑蘇臺上鹿麇來,流水千年去不回。野草青青都是恨,春風不放百花開。
題舒溪漁隱卷二首 其二。明代。張弼。 春水桃花雙鯉魚,老姜新酒付行廚。丁寧童子休輕剖,甫里先生恐寄書。
綠珠詞。。江源。 主家富敵國,金谷年年春。樓臺艷羅綺,交疏鏤檀沉。黃金易歌笑,明珠買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一朝禍兇豎,無乃為妾嗔。捐驅尚可惜,未足酬主恩。昨日掌中珠,今日掌中珠,今日道上塵。女子猶乃爾,區區徒美新。
秋日憶雪航二兄。清代。張善恒。 不耐蕭條甚,秋思苦自吟。愁添千里雁,夢冷十年心。重以思兄念,因之別恨深。登城間散步,風雨滿霜林。
新雷。明代。何鞏道。 忽忽春光暗里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