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唐代。岑參。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長長的渭水東流不休,什么時候能流到雍州?
請帶上我的兩行熱淚,向著遙遠的故鄉(xiāng)奔流!
渭州:隴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肅隴西縣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鳥鼠山,東流至陜西境入黃河。秦川:今陜西中部地區(qū),此處指長安。
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為雍州,治所在長安。唐代開元元年,復(fù)改雍州為京兆府。此處借指長安。
憑:請求。
故園:指詩人在長安的高冠別業(yè)。
這首懷鄉(xiāng)之作寫于天寶八載(749)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經(jīng)過渭州時看見東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鄉(xiāng)長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劉開揚.岑參詩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40
這首詩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鄉(xiāng),而觸發(fā)這種感情的緣由則是“見渭水”。全詩通過寫渭水來寄托自己的情思。
詩的一開始就以“渭水東流去”點出題目“見渭水”;而“東流”又暗含詩人“西行”之意。因渭水東流,經(jīng)過自己的家鄉(xiāng)秦川一帶,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詩人來說,自然要觸動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時到雍州”。這句不直寫自己思鄉(xiāng),而是通過流水來寫,不直說自己何時歸故鄉(xiāng),而說渭水“何時到雍州”,語意極委婉。而且,這里不用直陳語氣,卻用反問語氣,與白居易《億江南》詞中“何時更重游”,與韋莊《浣溪沙》詞中“幾時攜手入長安”等等詩句一樣,都表現(xiàn)出一種癡情的期待和盼望,從而把思鄉(xiāng)之情表達得更為深沉。通過這種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語氣把“思秦川”的“思”傳達出來。“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兩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為寫“思”。詩人本不能返回故鄉(xiāng),卻將兩行熱淚灑向河水,讓河水帶回故鄉(xiāng)。寄去的是熱淚,寄托的卻是深情。如果說“渭水東流去”的“流”,僅僅是水流,是詩人之所見,是觸起鄉(xiāng)思的一個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園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從而是詩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見”,而是所“思”了。詩人急切地詢問“何時到雍州”的原因在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詩人要讓河水帶去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全詩寫西行途中因“見”而“思”的一個片斷,看來很偶然,但出于詩人內(nèi)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觸發(fā)它;而每經(jīng)觸發(fā),它都會十分強烈地奔瀉出來,因而又是必然的。詩中就是通過這一剎那所思表現(xiàn)了對故因的一片深情。這首詩的語言樸素自然,不假修飾,是從詩人心中流出,顯得極為真摯深沉。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熱河三十六景詩 其二十一 青楓綠嶼。。玄燁。 石磴高盤處,青楓引物華。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綠嶼臨窗牖,晴云趁綺霞。忘言清靜意,頻望群生嘉。
山家五首 其三。宋代。陸游。 長生固非道,得道自長生。書不傳關(guān)尹,言誰契廣成。羅浮觀日出,句曲聽松聲。聞?wù)f長安好,何妨醉太平。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shù),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dāng)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叉魚招張功曹(署)。唐代。韓愈。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深窺沙可數(shù),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中鱗憐錦碎,當(dāng)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競多心轉(zhuǎn)細,得雋語時囂。潭罄知存寡,舷平覺獲饒。交頭疑湊餌,駢首類同條。濡沫情雖密,登門事已遼。盈車欺故事,飼犬驗今朝。血浪凝猶沸,腥風(fēng)遠更飄。蓋江煙冪冪,拂棹影寥寥。獺去愁無食,龍移懼見燒。如棠名既誤,釣渭日徒消。文客驚先賦,篙工喜盡謠。膾成思我友,觀樂憶吾僚。自可捐憂累,何須強問鸮.
山居七詠題畫送周伯陽 其五 九曲山。明代。張羽。 竹林路陰陰,尋幽不覺深。不比羊腸坂,空傷行客心。
初至襄陽與熊心開總理夜話。。梁朝鐘。 虎帳銅壺夜氣清,羽林十萬靜無聲。單于冬入殘三輔,漢上秋成縶九營。勿慮衛(wèi)青終失寵,無勞賈詡更談兵。吳山楚水年馀別,殘角空階盡月明。
浣溪紗 其一 壽鶴亭六十。。胡漢民。 南面書城傲百王。保民耆壽在文章。飛來仙蝶又稱觴。閑向名山尋鮑葛,笑夸年少喚潘張。年年松鶴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