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遠林屋散尚啼鴉。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宋代。蘇軾。 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遠林屋散尚啼鴉。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山色浸染著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風平浪靜秋花正開放。遠處的樹林邊散落著幾戶人家,烏鴉還在啼叫尋覓著棲息的地方。
睡夢中曾走遍故鄉的條條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著千里廣衰的沙原。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沙”或作“紗”,亦作“浣紗溪”。雙調42字,分平韻、仄韻兩體。上片三句皆平韻,下片三句有兩句平韻。
橫侵:縱橫擴展。
蘸(zhàn):原意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為以液體沾染他物。
暈霞:指太陽光線經云層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這里指晚霞。
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這里指湖北古荊州地區。
寒花:寒冷天氣開的花,但在古代詩詞中多指菊花。
尚:尚有。
南望:是詞句的省略語,指蘇軾從荊州遙望故鄉四川眉山,其方向應在西南。
平沙:廣闊的沙原,當指荊州長江江岸的遼闊沙原。
參考資料:
1、王筱云.宋詞三百首.大連:大連出版社,1999年3月:62
2、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28-30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蘇軾自故鄉四川眉山沿長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荊州之前,見長江兩岸深秋季節的景色寫下該詞。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28-30
詞的上片,淋漓盡致地描寫了深秋的景色。那蒼翠的山色縱橫擴展,沾染著長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風寂靜不動,茂盛的菊花正綻苞開放。遠處的村舍散落在樹林叢中,突然聽到晚鴉的陣陣啼叫聲,它們正在傍晚飛歸故巢。這些秋景的描寫,如唐代李白的“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贈盧司戶》)及元曲家白樸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天凈沙·秋》)的深秋意象,給人以蕭瑟寂寥的藝術感受,這情景會勾起游子們的無限思鄉情感。
在此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的當口,下片立即轉入了“夢到故園”的具體描寫。蘇軾喟嘆著說:“離開故鄉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蘇軾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卻在夢中憶起了離別故鄉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夢驚之后貪婪地遙望著西南方的遠隔天涯的眉山“故園”,不禁一陣空虛寂寞。此情此景,觸目傷神,全詞便在那月亮正靜靜照著江岸千里沙原的悵惘中戛然而止。
全詞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詞的“詞眼”。先是遠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進而平望遠林村舍,最后著眼于南望故園。層層遞進,首尾相映。在時間安排上,起自傍晚,終至夜深,表示其思鄉之念,悠悠綿長。故其情感自然質樸,又委婉曲折,含蘊豐富,可謂一唱三嘆,真堪與杜甫名句“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秋野五首》)的韻味相媲美。此詞的主旨是游子思鄉的情感抒發,也是與蘇軾的淡漠名利的觀念相一致。這與蘇軾《南行集》詩中的“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初發嘉州》),及“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徬徨”。“卻思舊游處,滿陌沙塵黃”(《??谝娫隆罚┑脑娋淝榫w遙相呼應。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書崇慶常公殉節傳后。。秦清。 東北有偉人,大名垂西南。政化延邛笮,嘯歌抒幽覃。春噓山矗矗,秋凈水潭潭。琴能鳴其治,泉亦忘其貪。符彼循吏傳,如皈彌勒龕。蚤蔚鳳苞九,易報鹿鳴三。所難在大節,而匪矢空談。牙璋入三巴,偫糧供魚蠶。天落一將星,地震五丁男。平生忠孝亮,動與意氣酣。膽固大如斗,手乃劍磨鐔。舌為犀鋒利,目為虎視耽。日暈生雌霓,妖魄褫虪甝。一死太山重,就之若飴甘。蠢爾如豕突,瞬顧已就戡。卓哉此鴻爪,千秋跡可探。承庥在翼子,明發慎毋慚。浩歌起遐矚,蜀山挺翠嵐。
初至京與元美明卿子與分韻 其二。明代。李攀龍。 北風吹折九河冰,五馬如龍度李膺。把袂中原來氣色,開樽碣石倚憑陵。明堂大集周方岳,列郡深慚漢股肱。詞賦祗今吾黨在,將因顧眄一先登。
九日追和虞太史韻東徐僉憲叔明。。劉崧。 莫嘆飄零萬里身,尊前相見即相親。黃花翠竹來江外,紫蟹銀魚出海濱。雁度石門云氣近,烏啼金井露花新。不辭令節成歡醉,總是登高能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