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東南秋正半。雙闕中間,浩蕩流銀漢。誰起水精簾下看。風前隱隱聞簫管。
涼露濕衣風拂面。坐愛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宮槐渾一片。長門西去昭陽殿。
蝶戀花·月到東南秋正半。清代。王國維。 月到東南秋正半。雙闕中間,浩蕩流銀漢。誰起水精簾下看。風前隱隱聞簫管。涼露濕衣風拂面。坐愛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宮槐渾一片。長門西去昭陽殿。
借用宮詞的體裁,以寓對“君國”的情思。封建宮廷中,專制君主和宮人的關系,純粹是主奴關系,宮人們仰承君主的鼻息,盼望能得到恩寵,這與文人們希冀進入朝廷,謀取官位是一致的,所以歷來文人宮詞中的宮怨,實質上也就是文人失意時的怨憤。作于1908年秋。
月亮轉到東南方的天中,正是秋半時候在宮殿的雙闕中間,銀河在浩蕩奔流。是誰人起來在水精簾下窺看?只聽到晚風吹送來隱隱的簫管之聲。涼露沾濕了她的衣裳,西風拂面。她自個兒在欣賞明月的清光———分別照著宮中兩處的承恩和孤怨。苑中的楊柳和宮里的槐樹,望去連成一片,唉,長門宮西去就是昭陽殿了。
清秋時分的孤寂情思。這闋詞用語深沉冷艷,“銀漢”、“水精簾”、“涼露”、“清光”盡是冷的意象,表達了詞人內心一片冰封的茫茫世界。靜安先生常用這樣的語句來搭建心中的“理想國”,愿常住于此,隔絕紅塵,這是詞人對自己人格精神的忠誠恪守,對“般若境界”的孜孜追求,誠如饒宗頤《人間詞話平議》評云:“拳拳忠悃”,讓人唏噓不已。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橋上。元代。陳高。 落日清溪上,涼風梓樹秋。北來船竟泊,南去水空流。宇宙終無極,干戈未肯休。野人無意緒,獨立數歸鷗。
故承議李 其二。南北朝。鄒浩。 甫畢榮親愿,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
詠青溪石壁。宋代。陳與義。 青溪宜曉日,曲處千丈晦。天開蒼石屏,影落西村外。虛無元氣立,明滅河漢對。人行崢嶸下,鳥急浩蕩內。向來千萬峰,瑣細等蓬塊。老夫倚杖久,三嘆造物大。惜哉太史公,意短遺此快。更欲訪野人,窮探視其背。
閱見一十首 其三。金朝。邊元鼎。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
重陽侍老人飲。宋代。陳文蔚。 九十慈親鬢發播,今年菊早去年花。一尊細說重陽事,似此清歡有幾家。
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 其十 招關中。元代。楊維楨。 太原李,繼忠襄。京兆李,王咸陽。唇齒相依勢相望,搆讒煽虛撼金床。王綱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關中伐太原。大丞相,偏將軍,士馬百萬蹂燕云。國已墟,關來從。尉之陀,竇之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