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巖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細數閑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閑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搖。
行香子·秋入鳴皋。宋代。許古。 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巖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細數閑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閑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搖。
蕭瑟的秋風吹入鳴皋山中,涼爽的月夜飄揚著悠揚的簫聲,脫去了那身骯臟的官服,剛剛離開混濁不堪的官場中,憑窗遙望遠山景色盡收眼底,朝暉夕暗氣象萬千變化無窮,夜晚暮色朦朧籠罩大地山峰仿佛變低,晴日明麗一望無際仿佛山峰只在眼前,清早晨霧散去朝陽仿佛從山頂升起,山峰顯得更加挺拔高峻。
細細地計算一下,悠閑無事曾經喝了多少村民的美酒,沉醉后模模糊糊,信手揮毫揮發著詩情,隨意信筆而寫,管什么體裁格式平仄押韻,樂得這樣長期寄情山水,能夠忍受寂寞貧窮,也算逍遙自在快樂萬分!
行香子: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四平韻三種。
鳴皋(gāo):山名,在今河南嵩縣東北。
掛衣冠:指辭官歸隱。
塵勞:人世間的煩勞,此指官場的應酬。
巖岫(yán xiù):山洞,山穴。
醪(láo):酒釀,此處指釀酒之處。
陶寫:即寫作。
風騷;此處指詩文的諷怨寄托,亦即其政教功利。
樂因循:意為安于山水之樂。
能潦倒:意為甘于淡泊寂寞。
參考資料:
1、鄧紹基 周秀才 侯光復主編.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集外卷:大連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182頁
2、郭彥全編著,歷代詞今譯,中國書店,2000.1,第421頁
許古是金代中后期的諫官,明昌五年(1194)舉進士,曾任左拾遺、監察御史、右司諫等職,多所補陳。后辭官歸居,隱于伊陽(伊水之北)。這首詞是他從官場返歸山林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夏承燾等著.宋詞鑒賞辭典 下: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2284頁
古人說:“詩本性情。若系真詩,則一讀其詩,而其人性情,人眼便見?!保鳌そ啤堆娫u》)這首詞正是如此,它首先展現了一位瀟灑閑適、任真自然、不拘形跡的詞人自我形象。這位剛從繁冗的官場生活中解組而投入大自然懷抱的詞人,其心情是愉悅的“初脫塵勞”已流露出對官場的厭倦和離開之后如釋重負的感受;而憑窗倚欄,細觀峰巒,由朝至暮。看盡明暗變化,不僅表達了詞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同時也表現了其凝神專注之態和閑適自得的雅致。
“看盡昏朝”,就宛如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境界,這里不僅是寫山,更是襯人。正因為詞人觀察得入微,故能有“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的感覺。這三句是前面“看”的注腳。夜黑山影模糊,故有低感;晴天山色明朗,所以覺得如在目前;清晨霞映云繞,因此給人高感。其實還可補充一點,這三句不僅寫出了山,也寫出了觀山的人。詞人那種悠然心會、神與物游的情趣,也是在“看”中隱約可見。
下片詞人的自我形象表現得更直接、更突出。他得閑即出,遇村輒飲?!白砟:北普娴孛枥L出酩酊醉態,而且這三字是下片的關目,以下便由此生發。因為醉,忘懷了一切羈絆,更顯出任真自適的個性。“信手揮毫”三句,表現了他毫無拘束,縱橫騁才的創作特征,他揮毫只是為了抒發性靈,哪管什么風騷之旨。最后三句既是其優游生活的簡要概括,也是他思想志趣、情感性格的集中反映。
“樂因循”,說明他純任自然;“能潦倒”,表現他自甘淡泊,“也消搖”,傳達出他對閑適自在生活自得其樂的態度。“樂”、“能”、“也”充分地展示了他的情操。據《金史·許古傳》載:“古性嗜酒,老而未衰,每乘舟出村落間,留飲或十數日不歸?!缴脼樵娂皶!笨梢姶嗽~確是他個性的真實寫照。至于他為什么會表現出這樣一種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緒,這實在和他身處日益衰落的金末季世及其仕途多舛有關。
其次就藝術特色看,信手揮灑,凝練自然,是這首詞較突出的特點。無論寫景抒情,均是“信手揮毫”,表現得流利暢達、無拘無礙。
全詞從入山、觀山和詩酒生活逐層寫來,都如清泉自然涌出,似不經意而出,一切都十分明朗真率。然而這信手揮毫又決非不加提煉、失于淺俗。相反,作者在用語上頗注意凝練。如“爽氣飄蕭”四字,就概括出秋日山中的總印象和觀感;“夜山低”三句則更是異常準確精練地描繪出不同時刻、不同條件下的山的特色;而下闋的“樂”、“能”、“也”三字也用得恰切精妙??磥碜髡咴诳此撇唤浺庵蓄H多錘煉。這種雕飾而歸于自然的藝術境界,說明許古確有很高的藝術修養。
許古(1157-1230)金代文學家。字道真,河間(今屬河北)人,明昌五年(1194)進士。宣宗朝自左拾遺拜臨察御史,以直言極諫得罪,兩度削秩。哀宗立,召為補闕,遷右司諫。致仕,居伊陽(今河南嵩縣)。正大七年卒,年七十四。 ...
許古。 許古(1157-1230)金代文學家。字道真,河間(今屬河北)人,明昌五年(1194)進士。宣宗朝自左拾遺拜臨察御史,以直言極諫得罪,兩度削秩。哀宗立,召為補闕,遷右司諫。致仕,居伊陽(今河南嵩縣)。正大七年卒,年七十四。
上曹大夫。宋代。鄭俠。 客從南英到揭陽,十有五年困長道。囊資空竭奴仆愁,氣象塵埃顏貌老。天矜窮悴幸有緣,太守曹公看客好。孤舟薄艤即趨門,一笑相迎見懷抱。道途險易人佚勞,俄頃咨詢無不到。旌軒雍容屈臨顧,袖出緘封相燕勞。舍舟東溪宅西湖,西湖風光畫不如。是日佳筵在連理,賓從翕集何舒徐。大斗所酌真醍醐,珍肴畢果瓊瑤鋪。巨觴瀲滟巡數勸,惟恐不醉非賓娛。別有芙蕖對芳席,五干十花圖在壁。萬龍齊干玉森森,回看華軒籠翠碧。熙熙臺上柳青青,眾樂亭前松植植。爾乃盤桓四十日,尊罍時殿情無斁。不知海內為主人,幾人似公真好客。觀公政治誠有倫,合居廟廟居海濱。子厚在柳南蠻欣,文翁在蜀西鄙馴。天心帝意誠念遠,故為遠俗迂良臣。愿公不日居陶鈞,大開東閣羅冠紳,烹庖鼉龍脯麒麟。布被底下臥平津,天涯地角盡陽春。
送沈道立太史奉使肅藩。明代。于慎行。 親函璽綬賜王侯,百二秦關亦壯游。華岳三峰天外落,洪河一葦日邊流。星潢色動金城夜,鼓角寒生玉塞秋。咫尺昆崙應可問,乘槎莫到海西頭。
再步前韻答槐庭四首 其二。。林朝崧。 敦槃十二會葵邱,酒社詩盟接勝游。最憶鹿江燈節宴,夜深絲竹醉高樓。
福州長溪樂山王居士遣兒惟惺投師薙發寫師頂。宋代。釋普濟。 瘦骨棱層一擔夫,幾年寥落在江湖。面皮捩轉無人識,有甚閑名上祖圖。
仲春入直四首 其二。元代。周伯琦。 草芽未綠柳先黃,曲檻重門輦路長。冰雪初銷流禁禦,羊溝又見水湯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