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難酬。珠簾四卷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清代。納蘭性德。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密意未曾休,密愿難酬。珠簾四卷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淅淅瀝瀝的夜雨,滴答出一個寒秋,也恰好將深深的思念,灑上我心頭。你一定要珍重自己,保護好綽約的風姿。你究竟為誰才生了病?又是為誰才如此嬌羞?
珍藏的心意不曾休止,心中的愿望難以實現。我卷起四周的珠簾,且讓月光灑滿小樓。回想起歡聚的日子,真像一場美夢,縱然是夢,我也要竭力挽留。
浪淘沙: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
風流:指美好動人之風韻。前蜀花蕊失人《宮詞》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風流,新賜云鬟使上頭。”
端的:究竟、到底。
密意:隱秘的情意。
珠簾四卷:謂樓閣四面的珠簾卷起。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納蘭詞全集鑒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年4月:第149頁
康熙年間,由于對亡妻的懷念,對友人的牽絆,還有對自身現狀的不滿以及無能為力的無奈,都讓詞人感到悲哀。于是詞人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無邊無際的愁緒,寫下了這首《浪淘沙》。
參考資料:
1、聶小晴編著,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01,第130頁
上片先寫環境氛圍,烘托無奈之心境,秋雨襲來,愁上心頭,離別之時,互道珍重。究竟是為誰相思成疾,又是為誰害羞?下片寫她對離人的深懷眷念,相思之情未曾斷絕,只是想見的心愿難以實現。明月升起,將樓閣四面的珠簾卷起。
人世間最可悲的事情莫過于明知道無意義,卻不得不去做,明明不愿意,又不得不強顏歡笑去做的事情。
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藐視,還有對他的仕途的不屑,令納蘭身上別具一番氣質,他對輕而易舉得到的一切榮華富貴都毫不珍惜,甚至抱著厭惡的心態,他想要拋棄身邊的一切,包括他那個富貴的家庭,可是他無法做到,早在他出生的時候,上天就將這些沉重地壓在了他的身上,讓他無法推卸。
秋風秋雨愁煞人。深秋時分,最是人心苦悶之時,看到萬物凋零,一切都要歸于沉寂,心內自然是不好受的。納蘭自幼體弱多病,他一直身患寒疾,總是會因為天氣變幻無常。而臥病在床。這樣的季節,孱弱的身體,無盡的人生,一切都讓納蘭感到萬念俱灰。“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一想到秋天,首先想到的便是連綿的細雨,還有早早就降臨的夜晚,愁緒重回心頭。
“教他珍重護風流。”看似對友人道珍重,希望朋友能夠在今后的歲月中過得更好,但細讀之下,似乎又不是。“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思念友人,也不至于會思念成疾,如果是思念戀人,那么這位戀人又會是哪位女子,縱觀納蘭生平,似乎捕捉不到和這名女子相關的信息。
既然沒有蹤跡可尋,那便姑且當做是納蘭擬人的一種寫法吧。在這首詞中,納蘭隱秘的情感得以宣泄,他悄聲訴說道:“密意未曾休,密愿難酬。”從未停止過想念,只是這想念無法得以相見,故而遺憾。詞人不由追憶往事,回味歡聚的快樂,如夢如真。
明月當空,對夜色嘆息,這就是一場虛無的夢幻,“珠簾四卷月當樓”。樓閣上的珠簾卷起,明月照進來,光線黯淡,更加讓這思念變得不真實起來,或許“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這一切都只是納蘭在病中,胡思亂想出來的吧,所謂對伊人的思念,也不過是他胡亂所想的。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黎城至潞城作。清代。申颋。 昨夜山風急,吹葉驚客館。晨起聞雨聲,未覺妨游覽。荷笠出孤村,行行雨漸緩。山峰與云峰,出沒渾不辨。夙愛巖谷奇,今喜道路坦。高吟興悠然,委轡任山蹇。原野遍氤氳,旭日遙峰展。空濛隔疏雨,眾壑殊晦顯。山鳥高下鳴,倏見晴光滿。雨氣蒸為霞,赤焰橫絕巘。恨無良友俱,妙賞誰余道。
抱膝吟。。于石。 治亂古來有,英雄今豈無。人情云聚散,世態草榮枯。事定見天理,時艱識丈夫。山川渺何許,煙雨暗平蕪。
登天安門城樓。近現代。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夏雨不絕柬張蜀望。明代。楊慎。 南滇六月朱夏涼,疊疊云嵐浮曉光。林花含笑遠天靜,江草喚愁終日長。闌風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鄉。城隅隔手不相見,車馬經過淋潦妨。
題劉教諭兩山書堂。明代。楊榮。 左峰儼飛蓋,右峰如聚轂。兩峰并高寒,對峙氣清淑。羨爾志沖澹,于焉構書屋。中藏萬卷馀,瑯瑯時誦讀。素燈深夜雨,瀟瀟響梧竹。豈無青藜翁,殷勤訪天祿。白云東西飛,蒼翠宛在目。于茲移教鐸,遠度松溪曲。靜對湛盧清,難忘故山麓。寫此寓高情,尚慕紫陽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