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蓋微云一徑深.東峰弟子遠相尋。
蒼苔路熟僧歸寺,紅葉聲干鹿在林。
高閣清香生靜境,夜堂疏磬發禪心。
自從紫桂巖前別,不見南能直到今。
宿云際寺。唐代。溫庭筠。 白蓋微云一徑深.東峰弟子遠相尋。蒼苔路熟僧歸寺,紅葉聲干鹿在林。高閣清香生靜境,夜堂疏磬發禪心。自從紫桂巖前別,不見南能直到今。
自云繞山山路幽深,禪門弟子遠來相尋。
僧熟路踏蒼苔歸寺,鹿在林踩紅葉有聲。
高閣燃清香生靜境,夜堂鳴疏磬發禪心。
自從紫桂巖前告別,不見南能直到如今。
①東峰弟子:猶言東山弟子,即禪門弟子。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黃梅東山,引接學人,故稱東山法門。
②南能:指禪宗南宗惠能六祖。
溫飛卿本出身名門,又頗有才氣,但由于他恃才逞氣,喜譏刺權貴又不受羈束,一生坎坷,漂泊潦倒。在他的一生中,喜與禪僧來往,詩集中有不少這類詩作。溫庭筠曾任襄陽巡官,并曾在江淮一帶長期游處,使他頗受南宗禪的影響。在廣東羅定縣西南有云際山,該詩中所寫之云際寺或坐落于該山之上。云際寺里有一位僧人,溫庭筠以前曾結識過。分手之后,這位僧人回到了云際寺。或許是兩人有深契,這次,溫庭筠以一名禪門弟子的身份遠遠地尋他而來。盡管他已走了很遠的路程、盡管他已爬了很高的山峰,但眼前的一幅幅美麗淡雅而又含蘊深遠的圖畫,使他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蒼苔上本沒有路,但寺僧熟悉這里的一切,他踏著蒼苔歸去。落葉本是無聲,但由于山林靜謐,小鹿嬉鬧踏著落葉發出了“沙沙”響聲。這兩個細節寫出了寺僧、小鹿在這座寂靜的山林里的自在。以一種自然的融洽為背景,作者寫禪僧的參禪生涯:燃起清香、鳴起疏磬,由此而進入清靜的禪境。見到這一切,作者不由將久不見面的這位南方禪師比作惠能。不過,該詩所寫的是溫庭筠這位才子眼中的禪僧,他與南宗慧能的禪風是有區別的。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燈夕二首呈劉帥。宋代。劉克莊。 士女如云服珥鮮,暫陪獵較亦欣然。清于坡老游杭市,儉似乖崖在劍川。使指何功煩卜夜,遨頭此念可通天。粵人擁道千層看,不見狨鞍三十年。
減字木蘭花 其二 壽隱士。兩漢。佚名。 一丘一壑。野鶴孤云隨處樂。篆帶紗巾。且與筠莊作主人。高山流水。指下風生千古意。壽慶年年。長在新秋六日前。
田家謠。宋代。釋文珦。 東坡粟已黃,西疇稻堪獲。農家慶豐年,茅茨舉杯酌。復喜官家用賢相,奮發天威去元惡。詔收寬徭榜村路,悍吏不來雞犬樂。兒音牧牛舍牛擺,翁媼賽神聽神語。飲則兮福鄉土,五日一風十日雨,萬歲千秋戴明主。
投項子京。明代。吳孺子。 湖上梅花出短墻,一開半落湖水香。春陽羞澀杏花細,桃花李花亦不忙。君家有酒藏床頭,可憐花月未肯游。愿君醉我君亦醉,花前慎勿嗔莫愁。房櫳窈窕嬌欲留,懊恨歸來纖月流。不知此景誰能酬,空將好句為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