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落歲云暮,數枝聊自芳。
雪裁纖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叢莫輕薄,彼此有行藏。
菊。唐代。羅隱。 籬落歲云暮,數枝聊自芳。雪裁纖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叢莫輕薄,彼此有行藏。
一年將近在籬笆邊,幾枝菊暫且開得歡。
白雪裁剪出細蕊密,金蕾開放香氣連連。
千年曾為貧士之酒,一生都被霜雪摧殘。
春日花叢不要輕薄,彼此行止都是天然。
歲云暮:即歲暮。一年將近時。
纖蕊:纖細的花蕊。
白衣:猶布衣,古未仕者著白衣。
青女霜:青女,神話中霜雪之神。
輕薄:輕浮刻薄,不厚道。
行藏:謂出仕即行其所學之道,或者退隱藏道以待時機。后因以“行藏”指出處或行止。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無法考證,但據詩意可知作于秋日菊花盛放之時。作者生活在動亂迭起的晚唐時代,久受壓抑,其所作之詩,多諷刺現實或官僚集團,這首詩即是借詠物而刺世之作。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60-161
一年精近,本已是萬木凋落,百花殘盡之時,作者想不到籬笆旁邊那枝枝菊花開放了,“幾朵依稀散晚香”,這“數枝”花為冷漠的秋季增添了艷麗的色彩。這就是詩的開頭兩句所敘述的內容。作者接著描寫道:這兩句是說: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纖細柔軟,金色的菊花,花蕾剛剛綻開,清香才流溢出來。作者抓住菊花的色彩,運用生動的語言,細膩地予以刻畫。菊花,黃白相間,艷麗多姿,也算是大自然的寵兒。可是“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它也是歷盡了人間的滄桑。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掛印去后,以一介貧士的身份退隱田園,每日里種菊南山,酣歌縱酒,(尤愛菊花酒)雖酒債處處,但精神卻得到了超脫。“千載”句便暗指此事。這兩句詩表面上寫菊花,實地里卻是作者自身的慨嘆。據史載,作者因恃才傲物,多所譏諷,以故為公卿所惡,曾十上不中。故其思想情緒借詩人表達出來。
這兩句是說:春天的花草你沒有必要因為開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從而輕浮刻薄,其實呀,你開在春天,我作為菊花開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愛你而薄待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則是:“你們那些官運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這個‘白衣’人。你們為官固然飯好,可是自古是‘伴君如伴虎’,每天你們難道不是‘戰戰驚驚,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嗎?我作為一個‘白衣’,雖說手中沒有生殺予奪之權,可是我生活得自由、坦然。可見,我們‘彼此有行藏’啊!”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輕視白菊的同時,嚴肅地指出群花應各自尊重本來的生長規律和特定稟性。
此詩以輕巧從容見長,它吐語雋永有致,意蘊卻深邃綿厚。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
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善權即事十首 其三。宋代。李綱。 雪著溪山澹復濃,行舟疑在玉壺中。云藏半嶺深難見,冰塞長川邈未通。賴有僧房容假榻,未應塵跡嘆飄蓬。勞生夢幻成何事,萬古閑愁一笑空。
跋虞丞相與趙撙節使帖還其猶子濟二首。宋代。楊萬里。 虞丞相與趙將軍,同策江淮第一勛。大羽進賢今寂寞,凌煙頌里感風云。
鳳凰臺。宋代。任希夷。 只為羊車巒靚妝,會皇合殿燭無光。宮中不解嫁鸚鵡,臺上安能來鳳凰。
謁岳武穆墓 其一。明代。岑徵。 朱戟成行馬鬣前,壟頭云氣接朱仙。椒漿不是黃龍酒,滴到泉臺也枉然。
山中吟。明代。霍與瑕。 二月多煙三月風,山花多是滿岡紅。一囊收取春光盡,付與奚奴寄大同。
送鈐轄館使王公二首 其二。宋代。張靖。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云伴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