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游。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青杏兒·風雨替花愁。元代。趙秉文。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游。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不必替花兒憂愁她經受風吹雨打,風雨停歇時,也是花兒應當凋落的時候。勸君不要吝惜花前醉飲,人生難得如此痛飲。今年花謝了,明年花謝了,人就是在這一次次花謝中,白了頭發。
趁著有興致,喝它兩三杯。選一處綠水青山美如畫的地方,好好地去游覽一番吧!只要是身邊有酒心中無事,管它有花也好,無花也好,管它是春天,還是秋天,就應該痛痛快快暢游。
青杏兒:詞牌名,即“攤破南鄉子”,又名“似娘兒”、“慶靈椿”,因趙秉文有此詞而得名“閑閑令”。雙調六十二字,平韻。
風雨替花愁:即“替花愁風雨”的倒裝。
休:凋落
甌(ōu):杯。
追游:追尋景色游賞
教:使、令。
參考資料:
1、王大奇.《中國歷代絕妙好詞賞析》.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6年1月:第218頁
金哀宗即位元年(1224年),趙秉文拜辭禮部尚書乞求致仕,但皇帝不許,留他改任翰林學士,他久在金朝官場,倍受官事、心事之苦,晚年雖位高權重,自己已經是白發老人,年華難再,因而企望脫離樊籠,實現真正的身心無事,故自號“閑閑老人”,寫下此詞以抒懷。
參考資料:
1、候健 李世凱 史繼中.《歷代抒情詩分類鑒賞集成》.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769頁
古代詩詞中,以“游春”、“詠春”為主題的作品何止千百篇,但內容大多不外乎“傷春”、“悵春”。趙秉文的這首《青杏兒》不與前人雷同,風格清新,語句明白如話,本色天然。
上片首句:“風雨替花愁”,語句凝煉,一個“替”字,生動地表達出作者對花的關切之情。當暴風雨襲來的時候,嬌嫩的花兒必將遭受風雨的摧殘。多情的詞人不免“替”花兒深深地擔憂。“風雨罷,花也應休”,想來當肆虐的狂風暴雨過后,遍地殘紅,花期也該成為過去了吧。花開又花落,不由人不惜花,而那多情善感的賞花人、惜花人,也就在這花飛花謝、春去春來中白了少年頭。所以,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時光如流水,莫負春光啊,這也是“勸君莫惜花前醉”的緣故。詞的上片寫至此處,詞人表達了幾許悵惘悲傷之感。
然而,詞人卻不想用更多的悲涼、遲暮感來感染讀者。筆調輕輕一轉,“乘興兩三甌”,下片意境立刻由沉悶、苦惱轉向了明徹、歡快。“莫惜”深化為“乘興”,揭示人們要積極開創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要盡情享受。兩三盞薄酒,聽江山清風,觀山間明月,柳綠花紅,鶯飛草長,造物是這樣的神奇,大自然是這樣的美妙,做人應該“揀溪山好處追游”,得歡愉時且歡愉,莫要自尋煩惱。“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詞的結尾表達只要胸襟豁達,有美酒相伴,無俗事纏身,有花也罷,無花也罷,春天永遠常在,春光永遠無限。
這首詞上下片對比鮮明,語言通俗易懂,又不流于俗白,體現了作者的藝術修養和曠達的人生情懷。
趙秉文(1159~1232)金代學者、書法家。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年稱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
趙秉文。 趙秉文(1159~1232)金代學者、書法家。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年稱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挽陳提舉 其一。。趙善括。 藺璧雖期復,蘇書竟不還。慶馀鐘令緒,才大壓塵寰。勁正三朝老,從容半世閑。會心真是老,一笑別人間。
次東卿韻挽北村秋官五首 其三。明代。邊貢。 公昔較我藝,弱冠舉于鄉。公子復青年,探花冠群芳。浩蕩云中衢,接羽相翱翔。思公不可見,斷絕我中腸。
滿庭芳。兩漢。佚名。 辰出街頭,酉歸堂內,切須規矩隨身。志誠香火,早晚去朝真。遍歷名山福地,不恥問、參訪高人。休夸逞,斷除人我,心地放教平。燒丹并煉藥,琴棋書畫,各有司存。應干請祈法術,都是謾勞神。且任隨緣乞化,省多少、勞碌精神。團圞坐,齊同慈愛,異骨總成親。
寄詩(一作絕微之)。唐代。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甲寅八月約大田胡同登釣臺次舊韻 其二。明代。張天賦。 掃卻蒼苔坐滿磯,青山綠水送清奇。且同白酒盈樽飲,莫惹紅塵兩目迷。笑舞婆娑歌洞口,酌歸酩酊過湖西。夕陽牧笛聲嘹亮,驚起寒鴉古木啼。
賀王郎季輔新補博士弟子。明代。于慎行。 諸生魯國受經初,標格王郎玉不如。倚馬舊傳文考賦,籠鵝雅學右軍書。家聲此日標瓊樹,世業當年論石渠。手澤應須開萬卷,早懷三榮詣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