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臺。
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
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
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
過始皇墓。唐代。王維。 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臺。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
秦代的那座古墓成了長滿野草的山嶺,可它那幽暗的地宮,卻是豪華壯麗的宮殿。
墓頂上鑲著大珍珠,象征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墓底用水銀灌注成江湖河海。
墓中有江海人豈能渡過;暗黑陰冷,永遠(yuǎn)無春的地下,絕無雁鴨飛回(暗示只有金銀鑄成,不會活動的雁鴨漂浮)。
野風(fēng)吹得松樹嘩嘩作響,像是被始皇封為大夫的泰山松的哀悼聲。
幽宮:幽冥界的宮殿,這里指秦始皇的陵墓,又指地下的孤獨(dú), 紫臺:與“紫微宮”義同,天帝的宮殿。轉(zhuǎn)指天子的宮殿。
七曜(yào):中國古代對日(太陽)、月(太陰)與金(太白)、木(歲星)、水(辰星)、火(熒惑)、土(填星)五大行星的一種總稱。
河漢:天河。 九泉:地下的世界。九,為極限的數(shù)字,表示“無限”之意;泉,指黃泉之國。
松韻:風(fēng)吹松樹發(fā)出的聲音。
大夫:官職名。秦始皇祭祀泰山時(shí),途中遇到大雨,遂在松樹下避雨.后來秦始皇封這棵大樹為“五大夫”(《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參考資料:
1、宇野直人,李寅生編.中日歷代名詩選 中華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25頁
詩作于開元元年(713年),詩人年方十五歲。他于此年離家游歷長安,露過長安郊外驪山腳下的秦始皇古墓,不禁發(fā)出興亡盛衰的感嘆。
參考資料:
1、鄧紹基 周秀才 侯光復(fù)主編.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 王維:大連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頁
王維的這首詩,主要是揭露他窮奢極欲,榨取民脂民膏的一面。它描寫了秦始皇墓的宏大規(guī)模:陵墓象山嶺一樣高,墓穴象一座地下宮殿。里面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水銀做的江海,黃金制的雁。這幾句極力鋪敘墓穴的豪華,但看不出詩人是暴露還是羨慕。再往下看就有微詞:有海卻沒有人渡船,墓里沒有春秋,雁也不會冬去春來。意思是說,再闊氣,也毫無用處。從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秦始皇大修陵墓已經(jīng)有所不滿。最后兩句則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態(tài)度:陵墓周圍傳來了一陣陣松濤聲,好象是大臣們的哀怨。他只聽到卿、大夫們的哀怨而沒有聽到人民的呼聲、怒吼,是他的局限性。不過從這些詩句可以看出,他對秦始皇搜刮民脂民膏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
詩的中間二聯(lián),是從史書的記述中想象到的墓室中的情形,是對歷史的再現(xiàn)。在秦始皇的墓中,還有難以贅述的廣闊世界。但在現(xiàn)實(shí)世界中,這里的一切都是無聲的,都僵硬地放在這里。死亡的時(shí)間與眾不同,所以描寫這方面的詩歌也就較為稀少了。然而,在這個(gè)不一樣的世界中,墓中的景觀又被作者好像看到了一樣一一地被描寫了出來。王維感覺的視覺性——畫家之眼。在這里可以說是得到了最好的發(fā)揮。至尾聯(lián)時(shí),開始傳來了聲音。風(fēng)吹松樹的響聲,與大夫哀悼秦始皇之死的慟哭重合在了一起,作品怪異的色彩越來越濃了。
這首詩從客觀描寫到最后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寫得很有層次。全詩寫得委婉含蓄,后四句雖然流露了詩人的傾向性,但表現(xiàn)得比較隱蔽,不是赤裸裸的直說,耐人尋味。全詩剪裁得當(dāng),十分精煉。關(guān)于秦始皇墓內(nèi)的耗費(fèi),歷史上記載很多。作者只寫以明珠為日月,以水銀為江海等,因?yàn)檫@些事物為秦始皇墓中所特有,最能表現(xiàn)秦始皇的鋪張。這首詩是王維比較重視視覺印象的代表作品。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yùn)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jià)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yùn)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jià)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發(fā)潭州。宋代。趙蕃。 人言天宇澄,政好行遠(yuǎn)道。秋陽既已后,朔風(fēng)尚茲早。那知羈旅臣,寧有佳懷抱。鬻田就遠(yuǎn)宦,廩薄不得飽。故鄉(xiāng)雖難歸,成里生且老。及今翻滯留,悠邈不能到。客中更作客,此意將誰告。妻兒重相別,更語各善保。蛩鳴幽砌苔,馬齕荒原草。深羨田中人,春禾復(fù)囷藁。
又題伍相廟。。周南。 廢堞披榛舊,羈臥畢命心。江湖吞故壑,貌相匪斯今。激烈功名在,低徊歲月深。胥門沙衍淺,碑首未應(yīng)沉。
贈俞隱居。明代。祝允明。 水南雉市萬塵趨,水北還容陋巷居。三尺素桐陶靖節(jié),百篇華賦馬相如。心拋世俗爭為事,手錄時(shí)賢未見書。欲繼姓名高士傳,怕君嫌我近睢盱。
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宋代。馮時(shí)行。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我來無人境,亦復(fù)窺幽窗。好客如佳月,開門輒摐摐。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兇下兒}谾。把手入茅廬,笑語鐘新撞。一鳴驚人友,更挾飛鳧雙。連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盞,竹葉傾冊山缸。清溪漱鳴玉,老樹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懷山水邦。分題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兒樹勛德,出手便可椿。愿移詩句力,挽俗還純厖。惟予心已灰,庶幾鹿門龐。
送張晉臺博士宰徐聞。明代。于慎行。 諸生祖帳擁離顏,云際飛鳧不可攀。萬里天懸瓊島月,三秋人住谷城山。梅花北嶺通閩路,海水南頭望漢關(guān)。此日鮫人愁正極,因君欲見去珠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