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
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論詩三十首·二十八。金朝。元好問。 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這首詩評論江西詩派。宋人是推崇學習杜甫的,而李商隱的能得杜甫遺意,學杜要先學李商隱,宋人早具有此說法。在元好問看來,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雖然標榜學杜,但并未抓住杜詩的真髓,而專在文字、對偶、典故、音韻等形式上模擬因襲,結果既未學到杜詩的古樸風雅得真諦,也完全失去了李商隱的精美純厚的風格。因此他明確表示,不愿與江西詩派為伍,不愿拾江西詩派的牙唾。
但是,這里元好問對于黃庭堅的態度怎樣呢,關鍵是“寧”字的理解。教材P285注釋57解釋為“豈能”。也有不同理解,下面介紹一下周振甫、冀勤編注錢鐘書《談藝錄》的《〈談藝錄〉讀本》中“鑒賞論第七”:
《談藝錄》(七)元好問論黃庭堅詩解:遺山詩中“寧”字,乃“寧可”之意,非“豈肯”之意。如作“豈肯”解,則“難將”也,“全失”也,“寧下”也,“未作”也,四句皆反對之詞,偏面復出,索然無味。作“寧可”解,適在第三句,起承而轉,將合先開,欲收故縱,神采始出。其意若曰:“涪翁雖難親少陵之古雅,全失玉溪之精純,然較之其門下江西派作者,則吾寧推涪翁,而未屑為江西派也”:是欲抬山谷高出于其弟子。然則江西派究何如。乃緊接下一絕曰:“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蓋舉后山以概其余西江詩人,此外比諸鄶下,不須品題。遂系以自述一首,而《論詩絕句》終焉。《遺山集》中于東坡頗推崇,《杜詩學引》稱述其父言:“近世唯山谷最知子美”,而《論詩絕句》傷嚴寡恩如彼,倘亦春秋備責賢者之意。遺山所深惡痛絕,則為江西派,合之《中州集自題》絕句,更彰彰可見。(153頁)
《〈談藝錄〉讀本》注解:這一則講元好問《論詩》中論黃庭堅的詩:“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錢先生先抓住“寧”字來講,認為是“寧可”的“寧”,即寧可向黃庭堅拜倒,不作江西詩派中人。即把黃庭堅突出于江言詩派以外,認為黃庭堅還是可取的。雖然黃庭堅的詩不如杜甫詩的古雅,全失李商隱詩的精純,但還是好的。元好問為什么要向黃庭堅下拜,在《論詩》里沒有說。《論詩》說的“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稱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為“新”。但黃庭堅論詩并不主張“新”,因此這跟黃庭堅無關。又說:“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這是批評陳師道作詩時,閉門苦思。即把陳師道代表江西詩派,貶低陳師道即貶低江西詩派。錢先生又引元好問《杜詩學引》稱“近世唯山谷最知子美”。朱弁《風月堂詩話》:“山谷以昆體工夫,到老杜渾成地步。”元好問“寧下涪翁拜”,可能就為了這點。所以他的詩里就稱杜甫的古雅,李商隱的精純,認為黃庭堅都不及。雖不及,但他“以昆體工夫,到老杜混成地步”,所用的工夫還是好的,所以還推重他吧。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過故洛陽城。宋代。司馬光。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恭和御制耕織圖詩 其一。清代。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扈從春際上陵四首 其三。明代。于慎行。 云間神闕九關開,樹杪仙輿萬乘來。霧雨蕭蕭陰輦路,松楸郁郁鎖城臺。摐金大樂空山應,裸玉崇儀列辟陪。聞道龍衣親負土,漢家原廟不勝哀。
花園即事呈常。唐代。趙嘏。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里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次韻堯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宋代。呂本中。 侯喜學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
鄧端友臨要閣五首 其三。宋代。陳淵。 誰家多竹門可款,臨要閣前沙岸傍。謾道薰風能解慍,正應蒼玉自生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