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zhàn)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燕山:山名,在現(xiàn)河北省的北部。
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金絡(luò)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李賀的《馬詩》共有23首,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里所選的是第五首。
廣闊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彎如金鉤。這邊塞爭戰(zhàn)之處,正是良馬和英雄大顯身手之地;然而,何時戰(zhàn)馬才能配上金制轡腦,飛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詩語言明快,風格健爽。前兩句寫景,寫適于駿馬馳騁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兩句抒情,自比為良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龍?zhí)?。明代。黎民表?何年龍已去,野色?;内?。元氣回深洞,陰風出古祠。探珠尋赤水,沉璧問清時。牧豎猶回首,千靈訪具茨。
次韻程弟 其八。宋代。方岳。 莫為盤飧烹不鳴,借公松石聽溪聲。貂蟬只是麒麟楦,寄語諸公卿自卿。
食薺有感二首 其一。。韓雍。 十月江南天未霜,蒙茸野薺滿園荒。旋呼童子尋根摘,便付庖人入鼎嘗。薦酒漫誇蒲筍懶,調(diào)羹殊勝韭芽香。居閒茹美皆君賜,補報無能感意長。
秋懷二首。宋代。王炎。 鏡中忽忽老侵尋,政坐文窮自陸沉。獨對西風搔短發(fā),欲謀小隱背初心。江湖鴻雁天將冷,籬落黃花秋又深。拄笏看山聊爾耳,懶彈綠綺索知音。
赴金陵舟過霅川偶作 其一。宋代。李光。 孤村遠浦接微茫,處處經(jīng)行看插秧。卻憶年時住家處,藕花無數(shù)繞林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