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
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
雨拂氈墻濕,風搖毳幕羶。
輪臺萬里地,無事歷三年。
首秋輪臺。唐代。岑參。 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雨拂氈墻濕,風搖毳幕羶。輪臺萬里地,無事歷三年。
身居異域在那陰山西面,
輪臺孤戰位于雷海旁邊。
秋季已到只見行行飛雁,
夏日剛過不聞聲聲鳴蟬。
秋酉時時打得氈墻潮濕,
秋風陣陣吹過帳幕腥腔。
輪臺之地距離家鄉萬里,
邊地元串已經過去三年!
首秋:初秋之意,為陰歷七月。
輪臺:為北庭州屬下轄一縣,今新疆烏魯木齊附近,具體位置至今未得確定。
陰山:今烏魯木齊以東之天山東段山脈。
雪海:浩瀚之沙漠雪原,為當時輪臺北面之沙海。
氈墻:氈帳之圍墻。
毳幕:氈帳。毳cuì,鳥獸的細毛。
羶shān,羊等牲畜的腥臊氣。
參考資料:
1、唐名家詩導讀編委會.唐名家詩導讀: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首秋輪臺》作于公元756年初秋,岑參是年四十歲,距第二次赴北庭整三年。公元756年秋,岑參在西域北庭已度過三年時光。岑參作《首秋輪臺》之時,應該是已經做好了返囬內地之準備,因此,詩歌短短五言八句,卻似總結西域生活一般,使人讀之,馬上即可感受西域之生活情形。
參考資料:
1、唐名家詩導讀編委會.唐名家詩導讀: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首秋輪臺》這首五律于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詩人居輪臺時所作。詩人于公元754年赴北庭,至今已歷三年,詩中描繪初秋邊塞景物.抒寫久居邊塞的惆悵心情。
詩的開頭面句從地點“輪臺”落筆寫。地為“異域”,城為“孤城”,而又位于明山之外,雪海之邊,兩句互相補充,各分三層以寫邊地荒遠苦寒,起調極為沉重。
詩的次兩句則從時間“首秋”落筆寫。“秋來”和“夏盡”點明“首秋”,雁為北地之氏“唯有雁”照應“孤城”二字;蟬為家鄉之物,“不聞蟬”照應“異域”二字。“唯有”、“不聞”。從所見所聞,一正一反兩個方而來寫邊地荒遠苦寒。
詩的五、六兩句從居住環境方面寫。邊地的秋風秋雨侵襲著詩人居住的蓬帳,氈墻已經潮濕,帳幕發出胞氣。上句景物訴諸視覺,下旬景物訴諸嗅覺,可見詩人置身子怎樣的氛圍之中。一“撈”一“格”,寫邊地初秋氣候的惡劣,點染秋景氣氛,勾劃出一個極為凄苦的環境。
詩的最后兩句仍從地點時間兩方面著筆來寫。“輪臺萬里地”,寫邊塞地點之遠;“無事歷三年”,寫戍邊時間之長。環境苦寒,秋日又至,家鄉萬里,歸去無期,思念家鄉宅切是不言而喻的。因面這兩句實為詩人之所感。
這首詩由詩人所居異域而及詩人首秋所見,而及詩人邊地所居,而及詩人心中所想,由遠及近,層層寫攏來,久居邊塞的苦悶心情在首秋輪臺的景物描繪中得到自然而又含蓄的表露。
首句為地理環境,異域,有別于內地,且在陰山之外;孤城雪海,竟然為沙漠之中的一塊綠地。次句為氣候環境,輪臺之夏和秋季很短,夏季聽不見蟬鳴,秋季看不見大雁,一不留神便進入冬季。三句為居住環境,住用氈帳,不防雨。結尾為總結感嘆,茫茫萬里遼闊之輪臺,拜拜在這呆了三年。能看出來,岑參此時有些傷感,不知是對此西域輪臺不滿意,還是因為未能建功立業長嘆息。
輪臺為古單于之地,風物民俗盡殊,即古之所謂異域。作者《輪臺即事》破題即曰:“輪臺風物異,地是古單于。”即寫其風物之異,與異域之感。結句平實,然平中有奇,實中有虛。無事而于此偏遠荒漠之地度過三年。其難熬可知,其感觸可會,句外有無窮之意。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滿江紅。清代。顧太清。 冒雪沖寒,崎嶇路、馬蹄奔走。望不盡、遠山冠玉,六花飛湊。碧瓦遙瞻心似剖,殯宮展拜澆杯酒。哭慈親、血淚染麻衣,斑斑透。故人意,休辜負。鄉間味,甘消受。費松柴一灶,余糧半斗。好客豈拘貧與富,充饑莫論精和陋。飯王孫、粗糲菜根香,逢漂母。
菩薩蠻。近現代。章士釗。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銷愁計。涼日上珠蘭。秋風一味寒。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過。燕語似將離。丁寧春社時。
贈施茶僧真山二首有引 其二。明代。盧龍云。 文武聲華并起予,翩翩麗藻照茅居。不緣凈土能持法,那得叢林見異書。
賀王郎季輔新補博士弟子。明代。于慎行。 諸生魯國受經初,標格王郎玉不如。倚馬舊傳文考賦,籠鵝雅學右軍書。家聲此日標瓊樹,世業當年論石渠。手澤應須開萬卷,早懷三榮詣公車。
題已上人墨梅。宋代。鄭洪。 故園梅樹三年別,長憶看花溪雪晴。巧出疏籬便蕭散,近遭碧水更分明。揚州何遜足詩興,茅屋己公無俗情。畫圖忽見轉愁絕,遙想月華枝上生。
春日承郭陳袁王四翁丈邀飲龍津飛云園林 其四。明代。王弘誨。 逸興看中圣,高談接上賢。鶯聲嬌出谷,鶴舞媚窺筵。饌出庖人細,歡逢知己偏。相忘賓主意,臨別幾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