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
已銷黯。況凄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縱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宋代。王沂孫。 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已銷黯。況凄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縱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長滿綠苔的梅樹層層疊疊,點點白梅如皎皎細玉,素潔典雅,倒壓湖面,一池綠波更覺清淺。年華瞬逝,但你動人的幽意依然如故,再次重逢已是幾度春光易換。曾記得與朋友一起暢飲,探訪芳景的情形,而美麗的梅花卻久開不敗,好像盈盈盛妝的美人遲遲不愿卸妝。
往日的樂事已消黯,更何況近日心境凄然,快要忘記了以前明月下金輦深夜歸去的美好情景,報春的梅花已漸漸凋零,最可恨這東風匆匆歸去,故人卻依然在天涯。縱然有點點殘花還在,卻依依都飄落到衣襟上,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物是人非的鉛淚。還是深情地折下一枝梅獨自品嘗,聊且排遣一下心中的幽怨與哀傷吧。
聚景亭:杭州聚景園內的香雪亭,在西湖之東。
層綠:重重疊疊長滿綠苔的梅枝。峨峨:高聳的樣子。
纖瓊:纖細嬌弱的白梅。皎皎:潤澤潔白的樣子。
倒壓:倒映貼近。
幽意:幽靜的意趣。
幾番:幾度。
喚酒:相約飲酒。
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端莊秀麗。此處喻白梅。褪妝:指梅花凋謝
已消黯:那往日歡樂已在記憶中黯然消逝。
歸輦(nǐan):游園歸來的鑾駕。此處暗指南宋盛時帝王臨幸而歸。
荏(rěn)苒(rǎn):指柔弱的樣子。一枝春:指梅花。
征衣:遠游在外穿的衣服。
鉛淚:眼淚。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憶君清淚如鉛水。”
殷勤:情意濃厚。
遣:排遣。
參考資料:
1、張海明譯.宋詞三百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09月:第354頁
這是一首唱答詞,大約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這一年作者在杭州,與戴表元、周密等人曾在楊氏祠堂宴集,隨后各自分手。
參考資料:
1、上疆村民編 李之亮譯.白話宋詞三百首:岳麓書社,2005年01月:第486頁
上闋寫梅開之盛。開頭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樹壓,西湖寒碧”句意,描繪聚景園梅花盛開之美景。“層綠峨峨”,寫綠梅如云;“纖瓊皎皎”,寫白梅如雪;“波痕清淺”,寫水中梅花倒影重重。“過眼”三句寫相逢之難,感嘆物是人非,美境依舊,而心情卻已經迥然不同。“過眼年華”,寫光陰的迅速;“動人幽意”,寫梅情的高雅;“幾番春換”寫多次逢春才一見園梅。接下來由此接入對往日快樂時事的的追憶,仍以梅花綰合。“喚酒尋芳”,憶當年游賞之處。“盈盈褪妝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筆。既有對梅花鐘愛之情,亦含有對往事眷戀之意。
下闋轉而寫今昔滄桑之感,“已消黯”寫詞人的傷神,點出國家淪亡的慘痛事實,“況凄涼近來離思”,寫朋友之間彼此懸隔,無由再見。接下來的一句更為沉重,作者面對聚景亭中的梅花,發出“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的哀嘆。聚景亭建于宋孝宗時,本為供已經退位的高宗游賞。高宗崩逝后,孝宗、光宗、寧宗等朝,此園遂成為皇家御苑,天子多有游幸。如今國家已屬他人,往昔的盛事當然應該“忘卻”,可是想忘卻的東西恰恰是最不易忘卻的,想回避的東西恰恰是最不易回避的。這句滿含辛酸眼淚的話語,正帶出作者不可遏制的亡國之恨。再二句寫漂泊之悲。“縱有殘花”,寫詞人惜梅之意;“征衣、鉛淚”,嘆江南流浪無期。詞的末尾用“一枝梅”的典故,感嘆友人相隔之遠。既然連“聊贈一枝春”都難以做到,也只有折梅自賞了。
本詞副標題是詠梅,所以全篇貫穿著梅花的標格和神韻,盛也梅花,衰也梅花。作者的興廢之感都通過這淺淡幽香的生命表達出來,可謂語意傳神。
王沂孫。 王沂孫,字圣與,號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年輩大約與張炎相仿,入元后曾任慶元路學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樂府》。
感懷有詠。。陳振家。 大乖時命一吟徒,自繪丘山小隱圖。喬木環遮天似蓋,清溪斜繞水成弧。鋁鍋可煮三餐飯,茅舍能容六尺軀。塵外悠悠消歲月,者番不學杞人愚。
水調歌頭 姑蘇臺。宋代。張镃。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認群峰,尋四塔,半煙橫。平生感慨,況逢佳處輒銷凝。休說當時雕輦,不見后來游鹿,斜照水空明。猛把畫欄拍,飛燕兩三聲。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宋代。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如何錐刀徒,使爭爝火明。傷膚及肌骨,風雨因摧傾。顛倒委榛棘,氣象猶崢嶸。行人失庇賴,佇立空凝情。緬想栽培初,愛護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幾經霜露零。一日毀有馀,百年養不成。忍使易凋喪,此理真難評。憶昔陶士行,為政有善經。擢禾與移柳,一一糾以刑。既往不及追,將來猶可懲。感動遂成章,庶幾知者聽。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宋代。楊冠卿。 落英拾秋鞠,委佩紉芳蘭。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吳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盤。囊紗縈臂玉,恍記汝南山。黃鵠招不來,仙子何時還。
二十八日夷逆以火輪船窺探三港口。清代。姚燮。 敢肆鮮卑膽,來從內地窺。斤將傷到鼻,燃已急當眉。云壓三江動,烏啼萬井危。要津猶可據,吾憶李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