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東林寺停留數日,在明月高懸白猿啼叫聲中告辭離去。
笑著與送行僧侶告別,打趣道:可不要壞了規矩,越過“虎溪”這一條禁戒線。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內。
虎溪:廬山的一條溪流。東晉高僧慧遠曾發誓一生腳跡不越廬山虎溪。
李白詩名之盛,在中國古今堪稱第一。這是因他情志高妙清逸,渾然天成,不假雕琢,平生又好作方外奇思,不是平常人嘔心瀝血可成。而這一首詩,看似平淡,但畫面雋永,情境交融,了無點塵。
李白在廬山,以“謫仙人”的身分漫游,所到之處,無不盛情接待。這是他在廬山東林寺盤桓數日后,在“月出白猿啼”之時辭僧下山,可謂瀟灑之極。
東晉高僧慧遠法師是廬山佛教道場的奠基人,在他之后,廬山佛教長盛不衰。慧遠深通經論,兼習儒術,戒律精嚴,發誓一生腳跡不越廬山虎溪,以杜絕世間塵埃。慧遠又是凈土宗的始祖,在中國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李白這里把為他送行的僧人全都笑呼為“遠上人”,在送行之時,可不要壞了規矩,越過“虎溪”這一條禁戒線。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換巢鸞鳳 游漱珠岡。。陳永正。 漠漠青蕪,想陵陽跋浪,漱月含珠。黃埃揚北域,滄海涸東隅。紅桑忽見植千株。朔風撼時,枝搖葉號。秋涼夜,恍聽得、老蛟哀怒。終古。風又雨。為問野田,能幾經朝暮。冥想雷霆,一宵沈陸,彈指洪濤同赴。不信生涯若流塵,千年恨叩天閽訴。但徘徊,望江頭、渺渺難渡。
賀新郎 其十一 為檗子壽。清代。龔鼎孳。 貯腹書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霧飛云遣。老筆紛披姿媚出,冰灑鐵梅芳泫。高詠遍、蜀箋吳繭。六代江山文酒地,記孝侯、臺畔春陰淺。龍竟臥,蠖羞展。客游不藉縱橫顯。日端居、犀香溫透,墨池摩扁。生受鹿門妻子福,萬態擾龍馴犬。愛白璧、微瑕全免。相約卜鄰投老去,有青溪、茅屋堪重典。花共插,竹同剪。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北湖。唐代。韓愈。 聞說游湖棹,尋常到此回。應留醒心處,準擬醉時來。
大都即事六首 其二。宋代。張憲。 三月西山道,春風平則門。繡鞍紅叱撥,氈帽黑昆崙。衣襆分香裹,壺瓶借火溫。醉歸楊柳月,綠霧掩黃昏。
寄別陳志鴻罷官歸高涼 其一。明代。王恭。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