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望浮生急景,凄涼寶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
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河滿子·秋怨。宋代。孫洙。 悵望浮生急景,凄涼寶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這首詞是作者在秋夜送別友人的詞,是一首集合多種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詞。詞雖欠含蓄,但天然絕妙。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下片由景入情。全詞對友感情真摯,和友離別充滿了惆悵之情。上片以情寫景,情景交融。下片由秋景來抒情,不忍和朋友離別。
“悵望浮生急景,凄涼寶瑟余音”:惆悵底想著人生如浮云,來去匆匆之情景,聽見琴瑟之音也是滿耳凄涼。
“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和朋友之情非常深厚,怨恨朋友之間的離別,在分別之際,一起登上青山眺望河水。
“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眼看著朋友消失在茫茫原野,在靜靜的夜里傳來了零星的聲音。
“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長陰”:滿眼是秋天蕭條景象,黃葉零星飄落,天不下雨卻是陰沉沉的,讓人心情憂郁。
“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歷來詩人常引用的詩句,出自于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歌曰:“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寫得悲悲切切,感人尤深。此詞也是送客,悲悲切切之情一爐無遺。上天若有和我一樣的感情,也會有我這樣的情感衰落,和朋友分別,飄飄蕩蕩的隱隱之恨,怎么能禁得住啊。
“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憂郁的想起我們以前高興的情景,等我一覺醒來,再到哪里去尋找呢?
上片“悵惘浮生急景”,一“浮”一“急”,鋪墊了下文的感情色彩。“寶瑟余音”,呼應了“凄涼”二字。通篇兩處“悵”字,盡顯愴情,而上片尤以末句“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為妙。下片中“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常陰”可謂千古佳句。以兩種自然景物的變化不僅顯出秋天的悲愴之情,“自”字,更寫出了悲傷的不由自主。末句“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可呼應首句“浮生急景”,將一生的悲歡離合演繹得如一幕幕場景,仿佛夢幻的片段浮現,若隱若現。一個“覺來”后的空蕩,將“惆悵”表現地淋漓盡致。
孫洙(1031-1079),字巨源,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北宋時期官吏、詞人,曾經進策50篇評論時政,被韓琦稱贊為“今之賈誼”。他博學多才,詞作文風典雅,有西漢之風。皇祐元年(1049)進士,授秀州法曹。遷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兼史館檢討、同知諫院。熙寧四年(1071),出知海州,元豐中官至翰林學士。元豐二年卒,年四十九。《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著有《孫賢良集》,已佚。《全宋詞》錄其詞二首。 ...
孫洙。 孫洙(1031-1079),字巨源,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北宋時期官吏、詞人,曾經進策50篇評論時政,被韓琦稱贊為“今之賈誼”。他博學多才,詞作文風典雅,有西漢之風。皇祐元年(1049)進士,授秀州法曹。遷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兼史館檢討、同知諫院。熙寧四年(1071),出知海州,元豐中官至翰林學士。元豐二年卒,年四十九。《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著有《孫賢良集》,已佚。《全宋詞》錄其詞二首。
雜詩 其二。清代。鄒堯廷。 巖疆數十里,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成俗。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民牧。一邑如一家,痛癢關骨肉。如何治子弟,忍事日鞭撲。秋霜豈不威,未若春風燠。頹習詎難移,惜無仁者術。
熱河三十六景詩 其二十一 青楓綠嶼。。玄燁。 石磴高盤處,青楓引物華。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綠嶼臨窗牖,晴云趁綺霞。忘言清靜意,頻望群生嘉。
論詩呈雙魚 其四。明代。霍與瑕。 國風雖離亂,時聞平淡音。降及離騷作,哀思不可任。馳騁不可御,縱橫更莫倫。遂為詞賦祖,精華世所歆。嗟哉鐵石腸,徒寄此璆琳。
用伯初韻再和一篇請子溫戶曹同賦。宋代。張擴。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不嫌青女暫試粉,卻要風師小回轍。君看萬點已可憐,半雜春泥封地裂。版曹平生詩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纈。酒醒定作返魂章,筆底有丹工點鐵。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八。清代。沈光文。 門外蒼茫勢,神龍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豈藉泉廉。善愛知珍鼎,需調用作鹽。呈身原不慣,應合與時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