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復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離青雀舫,人家舊在白鷗洲。
風吹山帶遙知雨,露濕荷裳已報秋。
聞道泉明居止近,籃輿相訪為淹留。
送客歸江州。唐代。韓翃。 東歸復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客舍不離青雀舫,人家舊在白鷗洲。風吹山帶遙知雨,露濕荷裳已報秋。聞道泉明居止近,籃輿相訪為淹留。
你此番東歸故里,又可以作莊子所說的采真之游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是在歡迎你回去,為你高興。
你食宿不離那畫有青雀的船舫,你的家就在那白鷗翔集的沙洲之上。
清風吹拂著山間如帶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露珠沾濕了你荷葉做成的衣裳,提醒著你秋天已至。
聽說陶淵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乘著竹轎,前往拜訪,久久不愿離去。
江州:州名,治所初在豫章,后移潯陽。客:作者友人,生平不詳,似為一位棄官歸隱者。
采真:道教語,指順乎天性,放任自然。后多指求仙修道。
青雀舫:即畫有青雀的船只。
白鷗洲:指白鷗翔集的沙洲。此處借指客之家鄉。
山帶:指環繞峰巖的帶狀白云。
荷裳:即用荷葉做的衣服,以示高潔。
泉明:指晉陶淵明。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故稱泉明。
淹留:停留。為:一作“會”。
參考資料:
1、于海娣.唐詩鑒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37-238
2、費振剛.大歷十才子詩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81-182
3、馮兆平.廬山歷代詩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31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已不得而知。根據詩題及詩的正文可知,作者在江邊送別了棄官歸隱的友人歸故土江州,滿含深情創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費振剛.大歷十才子詩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81-182
2、馮兆平.廬山歷代詩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31
詩人開篇點明題旨,送客東歸故里。“復”字,寫出了客人隱居鄉里學采真之游的喜悅心情。言“江水迎君”,更是以景襯情,以水助興。江水日夜東流不停,暗示客人歸心似箭,歸程片刻不能遲緩。其終得還家的欣悅之情,溢于言表。
頷聯中,詩人稱客人吃住在船上,亦即“不離青雀舫”正好照應次句之江水“日夜流”,可見其歸程迅疾,恨不得早日即到家鄉。船為“青雀舫”,家在“白鷗洲”,這是詩人稱贊客人旅舟華美,家鄉景色喜人。實際上亦是稱贊客人自己。
頸聯乃詩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貧玩山野的隱逸情景,風吹山帶,這是客人看到的如畫美景。遙知雨,乃是其心中感受。合在一起,顯見其已與自然融為一體。客身著荷裳,何其雅潔。荷裳為甘露沾濕,可見他對山野美景的喜愛。而寒涼的露水也在提醒他寒秋已至,對其關愛有加。自然與客人的界線已淡然消去,客人已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尾聯效仿陶淵明,乘著“籃輿”,并去探訪陶的故居,樂而忘返。這既是呼應起句之“采真游”,又點明客人是辭官歸隱,回歸自然,身心自然愉悅。
綜觀全詩,前兩聯點明主旨,寫歸途中的情景,寫景敘事明白曉暢。后兩聯寫歸后隱居中的生活情景,照應起句的“復得采真游”。其中,“林風吹山帶遙知雨,君濕荷裳已報秋”兩句,文筆省凈,意境深幽,既有杜甫七律遺風,又有王維山水詩之韻味,頗見鍛錘之功。尾聯扣合淵明,用典貼切。全詩境界清新,淡然有味,回味悠長,不愧佳篇。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
韓翃。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代蜀總過沔宴制帥。宋代。李曾伯。 皇天祚宋啟真儒,手鑰秦關鎮蜀都。方策有之伊呂偶,規模如此漢詔無。軍聲劘刜歸帷幄,王事驅馳在粟芻。把酒東湖需捷奏,佇催公袞醉西湖。
和亶甫夜字。宋代。彭汝礪。 雪輕不自持,風急更相借。仙人集蓬島,鴻鵠云中下。飛騰障空虛,細碎穿隙罅。光明入幽室,晃耀不知夜。苦寒為公飲,酒盡解貂貰。盤蔬起鄉思,披綿問鵝鲊。浮生夙何緣,今昔同官舍。才調稍迫促,每羨公優暇。草玄入幽微,曾不解嘲罵。文衡委輕重,事亦宗伯亞。我愚實未稱,得友還自詫。兩驂萬里心,雙璧連城價。塵土難淹留,云霄看高跨。
賀新郎二首 其一。清代。項鴻祚。 夢斷霓裳闋,是天風、忽然吹下,廣寒宮闕。銀浦流云三萬頃,誤了兩番游歷。問靈藥、偷來何益?青女素娥齊掩泣,痛文簫、不上神仙籍。明鏡碎,寶釵折。星房想更添愁絕,望人間、霜零刺骨,雨飛成血。縱有羲和知此意,一夜玻璃敲缺。已難抵、今生離別。回首玉京樓十二,剩年年、淚灑關山月。千古恨,幾時雪。
擬古 其十二。明代。鄺露。 長城萬馀里,宮闕入浮云。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涂,無為豢犧牲。
汴渠掛帆。宋代。劉攽。 翩翩河中舟,一一西上水。彼船力有馀,我船力無幾。力薄日一舍,力壯日百里。遲速詎幾何,推分故爾耳。今晨東南風,帆席頻輕駛。舳艫密相銜,前后略相似。如將平不平,頗復令人喜。因之念時事,冥寞付天理。
王晦叔惠聽雨圖次蔡韻奉寄 其一。宋代。許及之。 拂拭滄波遠接天,摩挲喬木老生煙。題詩作畫人何在,萬古蓬窗一覺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