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唐代。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在一個柳絮紛飛的時節(jié),我告別了故鄉(xiāng)洛陽,經(jīng)過千里跋涉,在梅花開放的寒冬到了三湘。
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盛衰榮辱,如同浮云一樣,都是過眼云煙;可是,依依離情,卻像那悠長的江水一樣,綿綿不絕。
巴陵:即岳州。《全唐詩》校:“一作蕭靜詩,題云‘三湘有懷’。”
三湘:一說瀟湘、資湘、沅湘。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帶。《全唐詩》校:“到,一作‘在’。”
逐:隨,跟隨。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二三六,編在賈至卷下。按這種觀點,此詩當作于賈至任岳州司馬期間。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唐軍伐安史亂軍,賈至遂被貶為岳州司馬。又逢友人王八員外被貶赴長沙。詩人和友人在仕途上都經(jīng)受了同樣的挫折,因此寫下這樣的送別之作。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31
2、何國治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43-644
這是一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一首貶謫者之歌。王八員外被貶長沙,因事謫守巴陵的作者給他送行。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在政治上都懷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別,更增添了纏綿悱惻之情。
這首詩首先從詩人告別洛陽時寫起:暮春時節(jié),柳絮紛紛揚揚,詩人懷著被貶的失意心情離開故鄉(xiāng)洛陽,在梅花盛開的隆冬時分,來到三湘。這里以物候的變化暗示時間的變換,深得《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遺韻。開頭兩句灑脫靈動,情景交融,既點明季節(jié)、地點,又渲染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忽、離合無常的感覺。回想當初被貶的情景,詩人不勝感慨,此時友人王八員外也遭逢相同的命運,遠謫長沙,臨別依依,感慨萬端:第三句所說“世情”,可包括人世間的盛衰興敗,悲歡離合,人情的冷暖厚薄等。而這一切,詩人和王八員外都遭遇過,并都有過深切的感受。命運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離情繾綣纏綿,有如流水之悠長深遠。結(jié)句比喻形象,“空隨”二字似寫詩人的心隨行舟遠去,也仿佛王八員外載滿船的離恨而去。一個“空”字,委婉地表達出一種無可奈何而又戀戀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寫遷謫之苦、離別之恨者的詩作很多,可說各抒其情,各盡其妙。這首詩以遷謫之人送遷謫之人,離情倍添愁悵,故沉郁蒼涼,情致深幽。一結(jié)有余不盡,可稱佳作。
賈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陽人,賈曾之子。生于唐玄宗開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年五十五歲。擢明經(jīng)第,為軍父尉。安祿山亂,從唐玄宗幸蜀,知制誥,歷中書舍人。時肅宗即位于靈武,玄宗令至作傳位冊文。至德中,將軍王去榮坐事當誅,肅宗惜去榮材,詔貸死。至切諫,謂壞法當誅。廣德初,為禮部侍郎,封信都縣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謚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傳》有其傳。 ...
賈至。 賈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陽人,賈曾之子。生于唐玄宗開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年五十五歲。擢明經(jīng)第,為軍父尉。安祿山亂,從唐玄宗幸蜀,知制誥,歷中書舍人。時肅宗即位于靈武,玄宗令至作傳位冊文。至德中,將軍王去榮坐事當誅,肅宗惜去榮材,詔貸死。至切諫,謂壞法當誅。廣德初,為禮部侍郎,封信都縣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謚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傳》有其傳。
悼容師希白教授三首 其二。。陳永正。 金石公知重,閒摩暮復朝。時艱心自熱,骨立毀難銷。奇字蟠胸得,豪懷向日饒。森森化云去,一代溉新苗。
燭影搖紅 簾。明代。楊基。 花影重重,亂紋匝地無人卷。有誰惆悵立黃昏,疏映宮妝淺。只有楊花得見。解匆匆、尋芳覓便。多情長在,暮雨回廊,夜香庭院。曾記揚州,紅樓十里東風軟。腰肢半露玉娉婷,猶恨蓬山遠。閑悶如今怎遣。看草色、青青似剪。且教高揭,放數(shù)點春,一雙新燕。
次韻題計宗道覲親卷。明代。謝廷柱。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里,桃開千樹頌潘郎。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云山容耋老,非熊應待夢周皇。
云溪雜詠。。郭印。 林園無俗物,滿目是瑯玕。非霧晝常晦,不見夏亦寒。流塵終日背,歸鳥一枝安。但看青青節(jié),肯隨黃葉殘。
蚤起。。郭諫臣。 五更雞唱酒初醒,桂影橫階月滿庭。門外砧敲秋露冷,堂前燭吐夜煙青。林含爽氣生靈籟,山接長河見落星。宦海茫茫無定所,自憐蹤跡類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