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
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齊州送祖三。唐代。王維。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才相逢剛剛以一笑相對,又相送變成了陣陣啜泣。
祖帳里我已經感傷離別,荒城中我更加發愁獨入。
天寒季節遠山一片明凈,日暮時分大河格外迅急。
解開纜繩你就迅速遠去,遙望著你我還久久佇立。
齊州:唐代州名,故治在今山東歷城縣,離濟州不遠。祖三:即祖詠,唐代詩人。洛陽人,與王維友善。詩題一作“河上送趙仙舟”,又作“淇上別趙仙舟”。
祖帳:為出行者餞行所設的帳幕。古人出行,上路前要祭路神,稱“祖”,后來引申為餞行。此句一作“祖帳已傷離”。
荒城:即邊城的意思。指齊州。一說指濟州。
長河:指濟水,齊州在濟水南。
纜:系船的繩索。
佇立:久立。此句一作“望君空佇立”。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86 .
2、鄧安生 等 .王維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0 :35-36 .
祖三即祖詠,是王維詩友,王維另有《贈祖三詠》一詩,稱彼此“結交二十載”,可見交誼之深;且該詩結語云“良會詎有幾,終自長相思。”與此詩首二句意思略同,均當是作者貶謫濟州時,為祖詠離開濟州赴官送行到齊州而作。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 .王維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0 :35-36 .
2、湯華泉 等 .唐詩鑒賞辭典補編 .成都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0 :102-103 .
此詩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為送別友人祖詠而寫的作品。
起句平易如話,寫兩人才相逢又相別了,剛高興了一會,此時又悲傷了起來。這兩句語言樸實平易但蘊含的情感又很豐富。“相逢”、“相送”、“方”、“還”傳達出來去匆匆的遺憾。“還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摯、深厚;另一方面短暫的“笑”對“泣”又起了反襯、加強的作用。這兩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語。下兩句亦是敘別。濟州位于黃河下游,作者在《被出濟州》中謂之“井邑海云深”,謫居于此,自然更生遙遠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于這種境遇的意思。那首也是作于濟州的《贈祖三詠》寫道:“貧病子(指祖)既深,契闊(離散、勞苦)余不淺。”可見二人皆是天涯淪落人,因此友情就顯得分外深厚了。這兩句寫到環境,仿佛一路絮談,周圍環境都未顧及,此時友人解纜離去,才注意到佇望中的這些景象。這兩句使人產生時間感,“祖帳”進行了多長時間啊。這景象引起作者特別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時的情緒,表現出友人離去造成自己的空虛感、落寞感,而“日暮長河急”更加重了心緒的撩亂。沈德潛稱“著此二語,下‘望君’句愈覺黯然。”(《唐詩別裁》)詩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望著友人離去,真是“黯然銷魂”至極了。“解纜君已遙”,寫船快,實則怨船快;“望君猶佇立”,一個“猶”可見他是何等執著。這類的詩句很多,只是王維這兩句用兩個“君”分明是談話口吻,仿佛此時他在心里默默地與友人在交談。
這首詩敘別情,在王維同類詩歌中,顯得特別濃摯深至,而語言表達又很自然素樸,“天寒”二句的描寫也似是不經意間的點染,王文濡評曰:“不設色而意自遠,是畫中之白描高手。”(《歷代詩評注讀本》)這真是“淡者屢深”(司空圖語)了。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銅雀臺。元代。陳孚。 古臺百尺生野蒿,昔誰筑此當涂高。上有三千金步搖,滿陵寒柏圍鳳綃。西飛燕子東伯勞,塵間泉下路迢迢。龍帳銀箏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濤。人生過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見歌舞。獨不念漢家長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鎖秋雨。
喜雪 其三。宋代。朱翌。 嘉瑞真成一旦逢,寄箋天下托鵬風。分無侑坐歌眉綠,但有挑蔬凍指紅。畫史莫傳飛舞勢,詩人俱盡琢磨工。此間不見乾坤妙,妙在竹扉山崦中。
祖道春明三載強,宛如蘇李賦河梁。君應食酒談廷尉,我但登臨憶侍郎。
一棹不妨衣帶水,九秋誰拂蒯緱霜。祗園處處堪題石,莫遣青山負舉觴。
鄖襄之役與伯玉侍郎別恰三載矣聞出谼中至錢唐走信奉迎因成感舊之作。明代。王世貞。 祖道春明三載強,宛如蘇李賦河梁。君應食酒談廷尉,我但登臨憶侍郎。一棹不妨衣帶水,九秋誰拂蒯緱霜。祗園處處堪題石,莫遣青山負舉觴。
過吳幼時別業。明代。王醇。 嵐里人家滿,遠棲人外閑。與君坐芳草,隨意望南山。花氣微風際,魚苗新水間。蒼苔見虎跡,未及夕陽還。
送晦堂禪師還柏山。。陳登。 龍河花下送師歸,吳楚千峰一錫飛。到日親朋如借問,鄉心迢遞宦情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