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春色臨邊盡,黃云出塞多。
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送李將軍赴定州。唐代。郎士元。 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春色臨邊盡,黃云出塞多。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軍中大旗獵獵作響,漢家大將將要揮師出征;看他橫刀立馬,氣吞萬里如虎。關塞悠遠,春風難以企及,未到關前,就已經看不到春色了;關外,風卷沙塵,黃沙彌漫如云,遮天蔽日。軍中鼓聲,悲壯激越,直達遙遠的沙漠;戍臺烽火,阻隔著浩蕩的黃河。想到將軍所去之地,在那陰山之北;懾于將軍聲威,入侵的強敵已經求和。
定州:州治在今河北定縣。
雙旌:儀仗用的旌旗。漢飛將:指李廣。
鼙:軍中所用小鼓。悲:形容鼓聲緊急,有酣暢之意。絕漠:遙遠的沙漠之地。
長河:黃河。
天驕:原意指匈奴,此處泛指強敵。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二百四十八,一作《送彭將軍》。詩當作于作者任左拾遺時。當時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出牧奉使,必有錢郎二人餞行詩作,名重京畿。其格律為平起式首句不入韻格,用下平聲五歌韻。中二聯對仗自然。首句三拗四救,平仄規范。
此詩風格近盛唐邊塞詩。定州,在今河北。首聯發端,把李將軍比作漢飛將軍李廣。“萬里獨橫戈”,評價甚高。“春色臨關盡,黃云出塞多”。頷聯寫戍邊環境的艱辛。出句隱括《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黃云,沙塵暴,極言邊塞荒涼。王維“黃云斷春色”、李頎“黃云雁門郡,日暮風沙里”、王昌齡“薊門秋月隱黃云”、岑參“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高適“古樹滿空塞,黃云愁殺人”。“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頸聯寫軍旅的豪壯。鼓鼙,一作鼙鼓,軍鼓。悲絕漠,使動用法,使絕漠悲,意為敵軍聞風喪膽。對句流水,由于軍威震懾,敵人入侵的烽火在黃河以北就隔斷了。這兩句是對出征后的祝愿,非實景。尾聯勸誡,意思是不要趕盡殺絕。陰山路,敵人的退路。故兵法,圍城三面,留一面讓敵人逃跑,避免死戰。只要打勝了,敵人要求和談就可以了。
郎士元 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盛,當時有"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 ...
郎士元。 郎士元 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盛,當時有"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
宮詞 其三十七。。花蕊夫人徐氏。 曉吹翩翩動翠旗,爐煙千疊瑞云飛。何人奏對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繡衣。
賀新郎 其十一 為檗子壽。清代。龔鼎孳。 貯腹書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霧飛云遣。老筆紛披姿媚出,冰灑鐵梅芳泫。高詠遍、蜀箋吳繭。六代江山文酒地,記孝侯、臺畔春陰淺。龍竟臥,蠖羞展。客游不藉縱橫顯。日端居、犀香溫透,墨池摩扁。生受鹿門妻子福,萬態擾龍馴犬。愛白璧、微瑕全免。相約卜鄰投老去,有青溪、茅屋堪重典。花共插,竹同剪。
次韻舍弟江上。宋代。王安石。 岸紅歸欲稠,渚綠合猶晚。晴沙上屐輕,暖水隨帆遠。吹波戲魚動,掠葉飛禽返。著意覓幽蹊,桃花悞劉阮。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其二。明代。顧清。 視不成形舉目存,青燈一盞近黃昏。彭殤竟是誰分出,妄使瞿曇欲斷恩。
秋夜。宋代。方一夔。 露白初濡木,星虛漸集房。蛾飛爭墮水,魚退急投梁。搗練堤防冷,收禾準備荒。只愁棗紅地,萬馬逐殘羌。
海陵四詠 其四 小香巖。清代。許傳霈。 鹽宗祠石小香巖,迢遞朱闌映碧杉。春去猶開花爛漫,樓深慣聽燕呢喃。曲池傍榭魚清數,洞石當門柳未芟。語罷鐘聲起鄰寺,半林落日已西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