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路高低入亂山,諸賢相送愧間關。
溪云壓帽兼愁重,風雪吹衣著鬢斑。
花燭夜堂還共語,桂枝秋殿聽躋攀。
雪滿山城入暮關,歸心別意兩茫然。
及門真愧從陳日,微服還思過宋年。
樽酒無因同歲晚,緘書有雁寄春前。
諸門人送至龍里道中二首。明代。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亂山,諸賢相送愧間關。溪云壓帽兼愁重,風雪吹衣著鬢斑。花燭夜堂還共語,桂枝秋殿聽躋攀。相思不作勤書禮,別后吾言在訂頑。雪滿山城入暮關,歸心別意兩茫然。及門真愧從陳日,微服還思過宋年。樽酒無因同歲晚,緘書有雁寄春前。莫辭秉燭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隴煙。
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亂山之間,諸位賢人相送這么遠真令我不安。
小溪上空烏云壓頭更增添了離別的愁緒,風吹動著衣服雪花沾滿了鬢發。
什么時候還能在燃著花燭的草堂上共敘情誼,我呀等著聽你們登科及弟的喜訊。
只要互相思念也用不著太多的書信問侯,分別之后我希望你們更深入的研究學問。
傍晚時來到鋪滿大雪的山城關界,回鄉的心情和離別的愁緒使人茫然若失。
學生們在困難時跟隨我真令我慚愧,這使人會想起孔子微服過宋的故事來。
歲暮時不為什么也要在一起喝酒論道,春天里要記著寄書信來。
莫要推辭通宵秉燭而坐,過了明天呵隴上的煙霧就隔斷了相互的思念。
蹊:小路。間關:這里指諸賢相送走了很遠的路。
桂枝句:秋殿,朝庭在秋天舉行的殿試。躋攀,上升。舊時把登科及弟喻為折桂。等著聽登科及弟的喜訊。
訂頑:訂正愚頑。
及門句:及門,正式登門拜師受業的學生。從陳,跟隨,引用孔子在陳絕糧從者病的故事。全句的意思是從學生們跟隨自己那天起就感到慚愧。
微服句:微服,為隱蔽身分而改穿的服裝。此句用典,《孟子·萬章》上記載,孔子在魯國、衛國過得不順心,又遇上宋國的司馬桓要攔截殺害他,就改變裝束通過宋國。
緘書:書信。
這組詩寫離別的愁緒,但意境開闊,傷別而不哀怨。詩人把希望離開龍場卻又舍不得與諸子分離的茫然情愫如實寫來,詞情深婉,依依惜別之情通過山路、溪云、風雪的襯托,勾勒出一種蒼涼的氛圍。從詩中可以看出王守仁與學生感情之凝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號陽明,封新建伯,謚文成,人稱王陽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稱為孔、孟、朱、王。 ...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號陽明,封新建伯,謚文成,人稱王陽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稱為孔、孟、朱、王。
送人還槜李 其一。清代。屈大均。 我自三云塞,來歸百粵城。故人離別盡,邊地姓名輕。孔雀自相妒,梅花無此情。如君是知己,應解識生平。
別后與趙元默言懷四首 其二。明代。湛若水。 嘐嘐嗟斷金,悠悠結同心。同心茍不固,膠漆亦未深。杯酒出肺腑,按劍起知音。朝為魚水歡,暮為商與參。同學張陳子,干戈竟相侵。去去請息交,鷗盟蚤當尋。鐘期或未死,吾且囊吾琴。
題桃源手卷。宋代。陸文圭。 種柳栽桃總是春,興亡千古一沾巾。只評隱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亞人。年號記曾題甲子,兒孫肯使識君臣。南陽高士空遐想,不向柴桑去問津。
瞻嶧亭次歐陽圭齋先生韻。明代。謝肅。 黃棟河西一草亭,嶧山相對兩峰青。云浮魯觀無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游子臨流方嘆逝,醉翁行路巳勞形。亦知仁者偏多壽,何必丹丘住福庭。
用伯初韻再和一篇請子溫戶曹同賦。宋代。張擴。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不嫌青女暫試粉,卻要風師小回轍。君看萬點已可憐,半雜春泥封地裂。版曹平生詩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纈。酒醒定作返魂章,筆底有丹工點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