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漱窗前竹,澗流冰上泉。一線清風動二弦。聯,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黃暮天。
金字經·胡琴。元代。張可久。 雨漱窗前竹,澗流冰上泉。一線清風動二弦。聯,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黃暮天。
就像雨水沖洗著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澗泉在冰上奔逐。胡琴的雙弦交替撥動,仿佛有一絲清風從弦下送出。演奏一曲又一曲,貫聯得那樣圓熟。樂聲先是清空高妙,一變而為凄切的怨訴。令人想起昭君出塞的一幕:塞云黃塵,天色昏暮。
小山:西漢淮南王劉安手下的文學侍從,有大山、小山之分,淮南小山存世的著名作品是《招隱士賦》,俗稱“小山賦”。又北宋詞人晏幾道號小山,有《小山詞》,風格婉麗。又張可久,字小山。這里具有多義性。秋水篇:《莊子》篇名,述恬淡無爭的原理。這里泛指清空高妙的歌行。
昭君:王昭君,漢元帝時宮人,因和親遠嫁匈奴。昭君怨,樂府名,又琴曲名。但此處也可按字面理解為“昭君怨恨”。
參考資料:
1、天下閱讀網.金字經·胡琴
起首兩句對仗,運用“比”的手法,表現胡琴琴聲的垮琮。“雨漱窗前竹”,承襲杜詩“雨瀉暮檐竹”(《大云寺贊公房》)的句法,而“澗流冰上泉”,則使人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難”的詩句,都具有形象的聽覺效果。雨點沖刷竹葉,沙沙作響,聲音比較沉實;澗泉進流冰上,鏗鏘有聲,聲音比較清脆,這同《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原理一樣,是因琴弦粗細有別而產生的不同音色。兩句比喻,已暗暗點現了胡琴的“二弦”。
“一線”句補明了這兩種聲音的來源。古人常把琴弦上流出的音符同風聯想在一起,如“泠泠七弦上,坐聽松風寒”(劉長卿《彈琴》)、“十四弦指下風生”(張可久《一枝花·湖上歸》)等。“一線清風動二弦”,既表達了琴聲的裊裊不絕,又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指法、弓法的嫻熟與柔和,甚而使胡琴器具的本身,增添了詩意與美感。
“聯”是一字句。散曲中的一字句,除具有獨立存在的內容外,還能與上句或下句連讀成意。這里的“聯”字,承上啟下,意蘊十分豐富。它可以理解為胡琴二弦上的樂聲相聯,添足“一線清風”的圓潤;也可釋為琴曲的內容互相連貫,即連續演奏小山篇、秋水篇(倘若將“小山秋水”間點上頓號),或連續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倘若將“小山”解作人名,而把“昭君怨”視作曲名)。“小山”的兩句如同注釋所述,具有多義性,不拘一解;遇上這種雙關乃至多關的情形,讀者在理解中不妨將它們的種種內涵在印象上疊加在一起。胡琴演奏的具體曲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曲文生動地向讀者展現了琴聲的聽覺效果。從后半幾句可以知道,從胡琴的兩根弦上娓娓流出了優美的琴聲,最初是清曠空湛的曲調,泠泠然澄如秋水;隨后轉為哀怨凄切的內容,仿佛昭君出塞,在黃塵暮云中搊彈的一曲哀歌。寥寥數筆,令人神馳心往,有余韻不絕之感。
作者另有《朝天子·酸齋席上聽胡琴》云:“玉鞭,翠鈿,記馬上昭君面。一梭銀線解冰泉,碎拆驪珠串。雁舞秋煙,鶯啼春院,傷心塞草邊。醉仙,彩箋,寫萬里關山怨。”與該曲有相近之處。運用生動的藝術語言,將無形的音樂轉化為可感的畫面,正是這類聞樂作品的美感所在。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
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送鐘伯震赴江陵。明代。謝肅。 方城山高江漢長,江陵?日居荊王。累葉豪華不可當,五千馀里開封疆。南馮蒼梧帶沅湘,北?陘塞連鄒陽。巫巴靖謐淮浙寧,師旅財賦雄且強。合縱諸侯向山東,揮戈足驅秦虎狼。盤血未乾巳背盟,熊槐此謀誠不臧。況復章華為內荒,親密?佞疏忠良。竟入武關身殞亡,國人哀痛摧肝腸。頃襄胡乃與秦平,大鳥不射空彷徨。一朝白起拔郢城,兩東門蕪吁可傷。后來牧守劉景升,坐談西伯控一方。先主因之取益梁,伏龍鳳雛皆奮揚。龍慄中原關羽獨,大帝屯師窺兩國。五朝君臣循軌躅,屏蔽上流關失得。皇明幅員包海岳,蠻貊羌夷咸率服。唾爾成都彈丸蹙,山川形勢胡不覿。浮我江陵千艦粟,十萬貔貅行水陸。歘忽星橋在吾目,獻捷南京定神速。江陵貳令才谞足,此時焉得虛縻祿。即將善政敷遺俗,卻步巖廊鳴佩玉,萬里青云一黃鵠。
題徐賁眠云軒圖用高季迪韻。。弘歷。 明季能詩家,孰與渤海儔。偶然披此圖,喜復晤青邱。紗幮對快晴,爽風蕩輕裯。胡乃滃勃云,不離幾案頭。妙哉施可堂,眠云意何悠。幼文圖成之,老筆殊難侔。昔讀大全集,曠若乘虛舟。末由涉其籓,如望滄瀛洲。是詩久成誦,叫絕杯屢浮。乃今見手跡,動我逸興幽。由來出倫材,美備原可求。詩情鳥云飛,字法龍空游。適然成三絕,展卷不忍收。曾聞白云亭,高躅傳郭休。亦越浮云詩,閒澹憶蘇州。古人渺其遠,誰能勝一籌。正如彼行云,蹤跡難延留。云留固已佳,與之偕由由。云去亦云得,絕無得失愁。虛堂清晝閒,無夢尋莊周。拈來一賡韻,詎論工與不。惟以紀時日,乾隆丙寅秋。
仙姑對奕圖。元代。黃庚。 碧玉花冠素錦裳,對拈棋子費思量。終年不下神仙著,想是蓬萊日月長。
恭謁孝陵。。弘歷。 追遠欽神烈,匪遙展默思。每因羈庶政,又覺隔多時。松柏守宮闕,星辰侍禮儀。鼎湖親卜吉,昌瑞萬年基。
卜算子 漫興。宋代。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